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MRI影像学特征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025, 52(1):38-4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5.01.007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海马区磁共振成像认知功能
      摘要 (38)HTML (36)PDF 596.45 K (1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区MRI影像学特征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1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D患者66例,VD患者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MRI诊断结果、MRI线性测量参数,观察两组患者海马区指标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认知功能与海马区MRI影像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海马区MRI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VD患者(P<0.05)。两组患者海马萎缩、脑室改变、脑出血及脱髓鞘改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外侧裂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尾状核头间径均高于VD组患者(P<0.05)。AD组患者左右侧海马区海马高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指标均低于VD组,颞角宽度高于VD组(P<0.05)。AD组患者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与认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VD组患者海马高度、海马体积、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与认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总分增加,海马高度、海马体积、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 VD与AD患者海马区参数可通过MRI进行评估,且海马区指标与认知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 幕上蛛网膜囊肿对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2024, 51(6):10-1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6.002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大脑半球认知功能Meta分析
      摘要 (70)HTML (36)PDF 872.01 K (200)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幕上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Meta分析,为蛛网膜囊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蛛网膜囊肿、认知功能及行为功能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CBM、维普及知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利用Stata 14.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操作智商、言语智商、总智商、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测验、波士顿命名测验,次要指标包括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最终纳入12篇研究,336个手术病例,83个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及汉诺塔测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囊肿患者操作智商、言语智商、总智商、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测验在手术前后的自身对照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处理速度指数、工作记忆指数、波士顿命名测验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在手术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部分蛛网膜囊肿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存在异常,应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 基于连接组学技术的额叶胶质瘤患者脑网络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024, 51(3):40-44.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3.006

      关键词:额叶胶质瘤认知功能连接组学大脑功能网络
      摘要 (107)HTML (24)PDF 1.29 M (758)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连接组学技术探讨额叶胶质瘤对脑网络的累及模式,分析额叶胶质瘤患者脑网络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45例额叶胶质瘤患者,运用连接组学技术创建患者个性化大脑网络图谱,分析额叶胶质瘤对传统功能结构和非传统功能网络的累及模式。前瞻性收集10例患者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资料,分析额叶胶质瘤脑网络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结果 回顾性研究中,45例患者中33例(73.33%)肿瘤累及传统的大脑功能结构(皮质脊髓束和语言区等);43例(95.56%)肿瘤累及非传统的大脑功能网络,最常累及中央执行网络(51.11%)和突显网络(44.44%)。前瞻性研究中,10例患者中有7例累及中央执行网络(70%),6例累及突显网络(60%);10例患者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平均(19.63±8.51)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平均(14.34±7.62)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结论 额叶胶质瘤不仅会累及大脑传统功能结构,还会累及非传统的功能脑网络。非传统功能网络的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含量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3, 50(6):19-2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6.004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虚拟现实技术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摘要 (117)HTML (64)PDF 572.23 K (76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含量、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观察组采取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的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的轨迹面积和摆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上下肢运动评分、脑灰质含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这些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19-23]

    • 电脑康复治疗仪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

      2023, 50(4):34-39.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4.006

      关键词:脑卒中电脑康复治疗仪认知功能功能结局生活质量
      摘要 (114)HTML (48)PDF 593.44 K (74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脑康复治疗仪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74例)。对照组实施电脑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阿什沃思量表评分、Brunnstrom分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血常规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75.63±10.84)高于对照组(47.29±8.75)(P<0.05);改良阿什沃思量表评分(0.57±0.13)低于对照组(1.82±0.25)(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Ⅰ级、Ⅱ级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级、Ⅴ级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3.21±4.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37±5.22)分(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TA、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PT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脑康复治疗仪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34-39]

    •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语言及视空间异常的关系

      2023, 50(3):41-4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9

      关键词:认知功能2型糖尿病语言视空间异常中青年
      摘要 (64)HTML (33)PDF 529.78 K (61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认知障碍与语言及视空间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中青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认知障碍进行分组,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者纳入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分],单纯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MoCA评分≥26分),各62例。比较2组的执行功能[词汇流畅性测验、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 test,CWT)、数字颜色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评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oCA评分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执行功能、语言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空间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词汇流畅性测验、CWT正确数低于对照组,而CWT耗时数、TMT-A耗时、TMT-B耗时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空间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入组空腹血糖、入组餐后2 h血糖呈相关(分别r=-0.366、-0.338,均P<0.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词汇流畅性测验、CWT正确数、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对MoCA评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TMT-A耗时数、TMT-B耗时数对MoCA评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视空间能力评分为影响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中青年T2DM患者语言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的动态观察可为识别患者的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41-46]

    • 抗癫痫药物对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 49(3):36-40.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3.007

      关键词:脑胶质瘤抗癫痫药物显微镜下手术认知功能
      摘要 (119)HTML (82)PDF 487.93 K (524)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抗癫痫药物对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94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癫痫病史及治疗情况分组,A组(n=37)为有癫痫发作病史且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3个月者,B组(n=57)为无癫痫发作病史且仅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各频段功率、P300、认知功能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数据。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及组间脑电图各频段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脑电图θ、δ、θ+δ功率较高,相对认知功能较差。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及组间P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P300较长,相对认知功能较差。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及组间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较低,相对认知功能较差。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及组间各项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各项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较低,相对认知功能较差。结论 有癫痫发作病史且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相对认知功能较差,术前应用抗癫痫药物是否会损伤术后认知功能尚不能确定。

    • 癫痫患者深睡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021, 48(3):244-24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3.007

      关键词:癫痫视频脑电图深睡期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
      摘要 (117)HTML (174)PDF 842.49 K (715)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癫痫患者深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35例,MoCA<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67例,MoCA≥26分),另选该院体检健康人员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步监测所有纳入对象深睡期(N3+N4期)脑电波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认知障碍组初发年龄低于无认知障碍组;病程、每月发作次数、全面发作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无认知障碍组REM、N1期、N2期高于正常对照组;N3+N4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REM、N1期高于无认知障碍组;N3+N4期、TST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发作期间痫样放电(IED)指数低于无认知障碍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棘波指数(SWI)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BFVm)、CBFV波动程度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深睡期CBFVm、CBFV波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者深睡期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CBFV波动与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1, 48(3):311-31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3.020

      关键词:脑缺血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认知功能障碍
      摘要 (122)HTML (98)PDF 426.57 K (785)收藏

      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部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炎症介质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导致非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颈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不同所致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形式可能存在差异,控制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临床上对于CI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常用的评估手段为CT灌注成像检查(CTP),其可能通过间接评估侧支循环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预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但准确性仍有争议。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尚无根治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脑梗死再发及改善脑灌注而改善认知功能,但对于纳入患者的标准仍需严格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该文基于该类疾病的研究现状,对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手段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Neuroform EZ支架置入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干预效果

      2021, 48(5):466-470.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5.012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脑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 (171)HTML (92)PDF 518.74 K (88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Neuroform EZ支架置入辅助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85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后1年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认知功能评分(MMSE)、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MMSE评分及CBF、CBV、NO水平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及ET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uroform EZ支架置入辅助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可促进认知与神经功能改善,且在改善脑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不良事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上一页123456
    共7页69条记录 跳转到GO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