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50(3):26-31.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6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MT组、治疗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MT和MP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评价线粒体功能;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扰RNA技术沉默MN9D细胞中UQCRC1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T可以减轻MP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恢复MPP+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减少MPP+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量(P<0.05);抑制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UQCRC1的表达(P<0.05)。沉默UQCRC1后,MT组和治疗组的UQCRC1表达均下降(P<0.05);MT对MPP+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下降(P<0.05);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MT对 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UQCRC1抑制神经元凋亡。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26-31]
2022, 49(2):1-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2.001
摘要:目的 研究褪黑素(MT)预处理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记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细胞进行10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24 h,制成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后,记为MPP+组;先用5 μmmol/L MT预处理6 h后,再造模后,记为MPP++MT组;各组细胞处理后经培养24 h后取材。采用CCK8检测细胞死亡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LRP3分布和表达变化;使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PP+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NLRP3在存活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高表达,相应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也大量释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PP+组,MPP++M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NLRP3染色阳性率降低,表达量也降低,相应的IL-1β和IL-18表达量也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可有效抑制NLRP3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减轻MPP+造成的HT22细胞损伤。
2021, 48(1):63-6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5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63-68]
2021, 48(4):333-33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4.003
摘要: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模型组(CIRI组,n=15)、褪黑素组(Mel组,n=15)。CIRI及Mel组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Sham组仅分离颈总动脉。Mel组于造模前后30 min经腹腔注射Mel(5 mg/kg体质量),Sham组于造模前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IRI后24 h,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CIRI后6 h、24 h及72 h,TUNEL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凋亡细胞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发现,Sham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CIRI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TUNEL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72 h,与CIRI组相比,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UNEL+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及72 h,Mel组大鼠DNMT1+、DNMT3a+细胞数量较CIRI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可抑制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el降低DNMT1、DNMT3a蛋白表达,下调CIRI后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