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褪黑素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的影响

      2021, 48(1):63-6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5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c-fos褪黑素细胞凋亡大鼠
      摘要 (115)HTML (120)PDF 0.00 Byte (74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63-68]

    • 褪黑素调节DNA甲基化相关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1, 48(4):333-33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4.003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褪黑素DNA甲基化相关酶大鼠
      摘要 (296)HTML (145)PDF 8.17 M (1047)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模型组(CIRI组,n=15)、褪黑素组(Mel组,n=15)。CIRI及Mel组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Sham组仅分离颈总动脉。Mel组于造模前后30 min经腹腔注射Mel(5 mg/kg体质量),Sham组于造模前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IRI后24 h,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CIRI后6 h、24 h及72 h,TUNEL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凋亡细胞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发现,Sham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CIRI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TUNEL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72 h,与CIRI组相比,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UNEL+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及72 h,Mel组大鼠DNMT1+、DNMT3a+细胞数量较CIRI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可抑制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el降低DNMT1、DNMT3a蛋白表达,下调CIRI后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33-338.]

    • U0126介导T细胞亚型增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0, 47(2):111-115.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2.001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U0126|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细胞|小鼠
      摘要 (107)HTML (0)PDF 1.22 K (691)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U0126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其介导的T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sham+U0126(2 g/L)组、MCAO组及MCAO+U0126组,每组各10只,经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模型,60 min后取出线栓,恢复血流。观察在有或无免疫缺陷的情况下U0126对脑梗死范围和脾脏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U0126可显著减小小野生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P<0.05);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脾脏增殖的破坏(P<0.05)。但在T细胞缺陷的SCID小鼠中U0126的应用并未减小梗死面积,反而扩大了梗死范围(P<0.05),而当ConA刺激T细胞增殖后U0126的保护作用得到恢复(P<0.05),这表明T细胞可能是U0126的作用靶点。结论 U0126可能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并选择性促进T细胞增殖来介导其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效应。

    • Notch信号通路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的表达变化

      2018, 45(5):466-470.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6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otch信号通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大鼠
      摘要 (83)HTML (0)PDF 981.00 Byte (35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模型(MCAO)。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2只),急性期组(24只),恢复期组(24只);急性期组分为3 d和7 d两个亚组,恢复期组分为15d和30d两个亚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Notch信号分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Delta-like 1、Delta-like 3、Delta-like 4和Jagged 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tch 1和Notch 2的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显著升高(P<0.05);第30天,Notch 1(P<0.05)、Notch 2(P<0.05)、Notch 3(P<0.05)和Notch 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Hes-1(P<0.01)和Hey-1(P<0.05)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第30天,Hes-1和Hey-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CD1和NICD2在大脑局灶性缺血后第3天半暗带区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2015, 42(3):238-243.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9|大鼠
      摘要 (481)HTML (0)PDF 1.60 K (735)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健康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ATRA),每组60只,使用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维甲酸干预(30 mg/kg)后不同时间点(1 d、3 d、7 d)分别通过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来观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及EB含量均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1 d及7 d时ATRA组脑梗死体积及EB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MMP-9的表达3 d达高峰,免疫组化法显示3 d和7 d时ATRA组低于I/R组(P<0.05),免疫印迹法显示1 d、3 d、7 d时ATRA组低于I/R组(P<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减轻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破坏。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