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表达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机制研究

      2024, 51(4):23-27.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4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多奈哌齐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摘要 (85)HTML (17)PDF 553.41 K (630)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招募了两组参与者作为样本。在第一组样本中包括58名轻度至重度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另一组样本包括37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样本,其中18名患者接受了24周的多奈哌齐治疗,19名患者接受了24周安慰剂治疗。从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提取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42)、P-T181-tau、P-S396-tau、总tau蛋白(t-tau)、神经颗粒蛋白(NRGN)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的EV中Aβ42、t-tau、P-T181-tau、P-S396-tau水平显著升高(P<0.05),NRGN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AD患者中,t-tau、NRGN和沉默转录因子(REST)的EV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CS-ADL)评分呈负相关(P< 0.05),并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的14项扩展版本(ADAS-cog+)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为期24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多奈哌齐组患者血浆中Aβ42、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EV水平)从基线水平到第24周结束时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 轻重度AD患者血浆EV中Aβ42、t-tau、P-T181-tau和P-S393-tau水平升高。t-tau、NRGN和REST的水平增加与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下降相关。多奈哌齐治疗可使轻中度AD患者血浆中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降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23-27]

    • 脑积水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019, 46(1):91-94.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1.020

      关键词:脑积水|分子信号通路|受体|激酶|磷酸化
      摘要 (103)HTML (0)PDF 899.00 Byte (751)收藏

      摘要:脑积水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病理过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关键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与脑积水关系密切,如TGF-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脑积水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导致颅内多种细胞失去稳态异常增殖,引起下游蛋白的表达异常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加及循环吸收障碍,从而导致了脑积水的产生。本文就脑积水相关的重要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希望找到脑积水病因中的重要靶点,从而进行病因治疗,为寻找脑积水的发病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 蛋白激酶Cγ亚型和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2018, 45(4):341-345.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4.003

      关键词:偏头痛|蛋白激酶Cγ亚型|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受体1|磷酸化|氟桂利嗪|脑干|大鼠
      摘要 (112)HTML (0)PDF 970.00 Byte (696)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磷酸化NMDAR1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后两组再各自分为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干预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干预组每天灌服氟桂利嗪2 ml(0.5 mg/kg),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受试动物于第5次造模后2 h(发作期组)或第4天(对照组及间歇期组)分别断头处死取脑干组织。RT-PCR法检测PKCγ及NMDAR1 mRNA,Western-Blot检测PKCγ、NMDAR1、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还是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PKCγ、NMD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预组也稍有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以及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可能与PKCγ mRNA及蛋白、NMDAR1 mRNA及蛋白(非磷酸化)的表达量无关。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打断了PKC-NMDAR这一正反馈环路的恶性循环。

    • 硫化氢与MAPK/Nrf2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7, 44(6):660-663.DOI: 10.16636/j.cnki.jinn.2017.06.022

      关键词:

      硫化氢|MAPK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

      摘要 (90)HTML (0)PDF 968.00 Byte (554)收藏

      摘要:生理浓度的硫化氢(H2S)可抑制JNK、P38和ERK1/2磷酸化,促使Nrf2的活化,发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和抗凋亡等作用。MAPK信号通路生理作用复杂,体外实验发现H2S通过抑制P38、ERK和JNK磷酸化,从而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目前以成为攻克肿瘤的一个重要靶点。另外,MAPK信号通路信号分子间交叉交互作用及H2S与ERK3/4和ERK5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综述介绍了H2S与MAPK(ERKs、ERK5、JNK和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Nrf2的生理功能及关系。

    • 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BDNF/Trk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2015, 42(1):13-17.

      关键词:

      偏头痛|头痛宁胶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受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cAMP反应结合蛋白|大鼠

      摘要 (546)HTML (0)PDF 336.00 Byte (1018)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信号通路上酪氨酸激酶(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cAMP反应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痛宁干预组,依照Tassorelli法建立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S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第五次建模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三叉神经组织中BDNF、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ERK和p-CREB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 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挠头增多、双耳发红、爬笼活动频繁,但干预组大鼠的持续时间及挠头爬笼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上述行为学改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及间歇期血清BDNF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三叉神经节细胞内BDNF、TrkB、p-ERK、p-CREB的蛋白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可能通过下调BDNF、TrkB、p-ERK、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