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1(2):23-2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2.005
摘要:目的 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脑血运重建术及不同手术方式在预防脑卒中再发生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常德市人民医院和湖南省儿童医院46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后卒中再发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462例烟雾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6个月,242例手术治疗和22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分别有31例(12.8%)和63例(28.6%)新发脑卒中,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85例手术治疗和185例保守治疗患者纳入进一步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者新发脑卒中发生存在差异(P=0.018);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后循环受累(95% CI:2.343~11.375, P<0.001)和脑白质病变(95% CI:1.083~4.828, P=0.030)是手术后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两种手术方式(联合和间接血运重建术)在卒中再发生预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77)。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能降低缺血型烟雾病卒中再发生的风险和取得良好预后,不同手术方式对防止脑卒中再发生无差异。
2023, 50(3):78-8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5
摘要: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涉及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其近端分支狭窄闭塞,导致侧支血管网形成。这些变化引起脑实质慢性缺血,随后发生严重的脑血管意外。成人MMD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会逐渐累及认知功能,且病死率是儿童MMD患者的2倍。由于MMD发展病因的复杂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该病的治疗尤为棘手且迫切。外科血管重建术作为MMD治疗的基石,主要分为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和联合血管重建术三类。考虑到间接血管重建术不能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直接血管重建术通常是缺血型MMD患者治疗的首选术式。若为了预防出血型MMD患者再发出血,选择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能够更容易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运重建,达到治疗的目的。当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缺血脑卒中,则优先考虑间接血管重建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成人MMD患者,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则是首要选择。由于目前无逆转MMD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内科治疗仅局限于对症治疗和围手术期的管理。临床上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他汀类药物等促进侧支血管发育和地塞米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改善MMD患者的后遗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为MMD的诊疗手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甲硫氨酸循环异常参与了MMD的发病,提示甲硫氨酸循环相关风险评分对烟雾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此外,内皮祖细胞移植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MMD的新策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78-83]
2022, 49(2):48-5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2.010
摘要:目的 脑血运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式,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可达15.6%,且这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该研究拟分析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4月手术治疗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烟雾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8.22岁,共行118侧脑血运重建术,包括51次联合血运重建术和67次间接血运重建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为6.78%,其中缺血性卒中5例,出血性卒中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铃木分期(OR: 9.814;95%CI: 1.655~58.204, P=0.012)、低脑梗死评分(OR: 0.646;95%CI: 0.440~0.948, P=0.026)及脑白质高信号(WMHs)(OR: 7.302;95%CI: 1.203~44.310, P=0.031)是烟雾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高铃木分期、低脑梗死评分及WMHs特征的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风险高,需对这些患者严格管理。
2021, 48(1):32-3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优化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择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78例,最终顺利实施搭桥54例。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输血与否分为A组(Hb 60~120 g/L,输血),B组(Hb>120 g/L,输血),C组(Hb>120 g/L,不输血)。选取旁路移植前(T1)、清醒拔管30 min(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7天(T4)为观察点。结果 ①T1~T3时点3组颞浅动脉(STA)主干血流最大速度(Vmax)、最小速度(Vmin)、平均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内径(ID)有差别(F值分别为10.877、16.396、19.723、9.683及16.348,P值均为0.000);②3组间比较,Vmin有差别(F =3.237, P =0.047)、RI有差别(F =3.818, P =0.029),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 >0.05);③3组Vmax、Vmin、Vm、RI及ID变化趋势无差别(均P >0.05);④与T1时点相比,3组患者T4时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增高(P <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降低(P <0.05);⑤3组T1、T4时点HCT、Hb均有差异(P <0.05)。T4时点B、C组患者HCT、Hb较T1时点降低(P <0.05);T4时点A、B组之间相比,B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T4时点B、C组之间相比,C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结论 烟雾病合并贫血患者血运重建期间,输血治疗对提高脑部血流量和改善脑氧供有促进作用;未合并贫血患者其输血指征取决于烟雾病病理解剖所致脑缺血损害程度。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32-36]
2021, 48(2):159-162.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2
摘要:目的 研究烟雾病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并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资料397例,根据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将切口愈合不良者作为观察组,愈合良好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资料,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呈正相关,并且高血压病史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是烟雾病行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2019, 46(3):260-262.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6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2018, 45(5):453-456.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3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围手术期管理的可行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共28例36侧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因2015年6月后综合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故以此时间点将患者分为围手术期管理改进前的A组和改进后的B组,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差异;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A组(4/10)和B组(2/26)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86.11%(31/36)的术侧临床症状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的术侧有5侧,其中4侧有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病史占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总数的80%(4/5);而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患者中仅有33.3%(2/6)术侧预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通过综合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后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可能是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的主要原因。
2017, 44(1):5-9.DOI: 10.16636/j.cnki.jinn.2017.01.002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时打开蛛网膜对术后血管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21例(28侧)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打开蛛网膜组12例(18侧),术中未打开蛛网膜组9例(10侧);术后12个月时复查MRI和DSA以及结合临床症状来评价打开蛛网膜与未打开蛛网膜组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PWI改善,术中打开组术后12月时DSA侧支循环的良好及一般率达94.44%明显优于未打开组的60%,且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打开蛛网膜组的优秀及良好率达88.89%,高于未打开组的60%;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打开蛛网膜较未打开者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疗效。
2014, 41(4):377-381.
摘要:烟雾病是由于颈内动脉末端出现进展性狭窄或闭塞以及大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而导致的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目前病因未明.治疗上除外科手术外,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2014, 41(5):453-456.
摘要: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烟雾病出血及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Willis环类、基底节类及侧支吻合类.其形成可能与遗传、血管脆弱性、血流动力学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CTA、MRA和DSA等,其中DSA为诊断的金指标.Willis环类动脉瘤治疗手段较成熟,血管内栓塞为首选.侧支吻合类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迅猛的发展,然而基底节类动脉的治疗仍然是眼前的难题.血管重建术是否能促使动脉瘤消失还需要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