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1(1):17-2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1.003
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 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因帕金森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扫描3DT1 bravo、T2、SWI序列。分别利用T2序列或SWI序列制定手术计划并生成相应手术坐标,所有患者均行双侧STN行DBS,共计22侧,术后复查高分辨率薄层颅脑CT并与术前MRI融合。术后重建电极尖端位置坐标,分别与T2计划坐标、SWI计划坐标两两对比,分析误差值。结果 以T2为参考计划坐标与SWI为参考计划坐标对比。在两侧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SWI较T2深(2.16±1.02)mm;右侧SWI较T2深(2.13±1.62)mm。结论 STN在SWI序列上显示的深度比在T2序列显示的深2 mm左右且更符合电生理深度。
2024, 51(2):54-60.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2.009
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D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原发性PD患者为PD组,75例原发性PD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为PD合并CSVD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量表及影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认知和情感量表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以及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负荷得分及各个类型与患者的认知和情感量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体位性低血压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CSVD总负荷得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总负荷得分与PD合并CSVD组患者的TG呈显著正相关(P=0.044)。PD合并CSVD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得分与患者的MMSE、MOCA认知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腔隙(LA)与患者的MMSE认知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WMH、LA与患者的MOCA认知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PD合并CSVD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得分与患者的HAMA、HAMD情绪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WMH、周围血管间隙、CMB与患者的HAMA情绪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LA、CMB与患者的HAMD情绪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5)。结论 CSVD总负荷得分可以客观评估CSVD严重程度对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为临床医生监测PD患者病情及后续管理PD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2023, 50(6):7-12.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6.00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帕金森病(PD)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D患者(PD组)和78例健康体检人群(H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OP组(50例)与PD不伴OP组(5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伴O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HC组比较,PD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r=0.653,P<0.001;r=0.625,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是PD伴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与PD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高血清IGF-1及UA水平可能成为PD伴骨质疏松潜在治疗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12]
2023, 50(3):26-31.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6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MT组、治疗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MT和MP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评价线粒体功能;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扰RNA技术沉默MN9D细胞中UQCRC1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T可以减轻MP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恢复MPP+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减少MPP+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量(P<0.05);抑制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UQCRC1的表达(P<0.05)。沉默UQCRC1后,MT组和治疗组的UQCRC1表达均下降(P<0.05);MT对MPP+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下降(P<0.05);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MT对 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UQCRC1抑制神经元凋亡。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26-31]
2023, 50(2):56-61.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2.012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症状为主的神经变性疾病,但胃肠道症状在肠脑轴学说提出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生物菌群作为作用于肠脑轴的关键介质,可通过神经递质、免疫及炎症反应来影响疾病的进展,这提示胃肠道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饮食、药物、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胃肠道症状,还能改善运动症状、精神和认知障碍。地中海和生酮饮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从而改善便秘及肠道炎症,而富含膳食纤维及抗氧化剂的地中海饮食是目前推荐的饮食治疗方法,其中的抗氧化剂(槲皮素)还能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常用的胃肠道治疗药物(例如泻药、氯通道激活剂、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等)可通过增强胃肠蠕动及肠液分泌来促进胃排空和食物消化,此外还有左旋多巴、二甲双胍及胰高血糖素样肽-2能影响肠道微环境,减少肠漏及炎症反应,并显示出对神经的保护作用。粪菌移植术、益生菌及抗生素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的微生物菌群,通过改善菌群失调、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等机制减缓甚至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益生菌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研究表明帕金森患者在规范服药后不仅改善了便秘及运动症状,还降低了体内的炎症反应指标,增强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虽然这些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也为帕金森病的胃肠道症状及其他影响胃肠道系统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56-61]
2022, 49(2):1-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2.001
摘要:目的 研究褪黑素(MT)预处理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记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细胞进行10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24 h,制成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后,记为MPP+组;先用5 μmmol/L MT预处理6 h后,再造模后,记为MPP++MT组;各组细胞处理后经培养24 h后取材。采用CCK8检测细胞死亡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LRP3分布和表达变化;使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PP+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NLRP3在存活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高表达,相应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也大量释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PP+组,MPP++M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NLRP3染色阳性率降低,表达量也降低,相应的IL-1β和IL-18表达量也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可有效抑制NLRP3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减轻MPP+造成的HT22细胞损伤。
2022, 49(3):41-4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3.008
摘要: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与P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 9月至 2020 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60例(PD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TLR4蛋白及IL-6、IL-1β 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PD组外周血血清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游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分期越高,TLR4、IL-6、IL-1β 和TNF-α的表达越高。震颤为主型、强直少动型和混合型PD患者TLR4、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和分期密切相关,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41-45.]
2022, 49(3):46-50.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3.009
摘要: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液中mRNA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水平以及相关的甲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和去甲基化酶[(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蛋白(FTO)、AlkB同源蛋白5(ALKBH5)]的变化情况。方法 连续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PD患者(PD组,50例)以及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5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蛋白质印迹(WB)、实时定量PCR (QPCR)、m6A甲基化定量等实验,检测两组血浆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的METTL14、FTO、ALKBH5及m6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PD组的METTL14、FTO、ALKBH5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PD组的METTL14、FTO、ALKBH5蛋白条带灰度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BMC的mRNA中PD组的METTL14、FTO、ALKBH5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BMC的mRNA中PD组的m6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D患者血浆和PBMC中METTL14、FTO、ALKBH5和m6A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mRNA m6A甲基化与PD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
2022, 49(1):68-72.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1.015
摘要: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可在特定环境下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神经炎症、增强神经元可塑性等机制修复帕金森病(PD)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目前PD治疗主要是多巴胺替代治疗,但不能阻止PD病情进展,且不能彻底根治。干细胞在PD中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尤其神经干细胞优势引起较多关注。尽管神经干细胞移植在PD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中的应用仍受到很多条件限制。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基因修饰在P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神经干细胞治疗PD的关键调控机制。
2022, 49(3):93-9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3.018
摘要:沉默信息调节蛋白3(SIRT3)是一种NAD+依赖性II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3通过对组蛋白以及多种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在改善认知、调控衰老、延长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动物模型中,SIRT3过表达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减少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对帕金森动物模型起到保护作用。该文对SIRT3调节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疾病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