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RRx-001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 50(6):1-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6.001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RRx-001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大鼠
      摘要 (168)HTML (42)PDF 2.35 M (74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RRx-00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P253~78肽段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RRx-001腹腔注射给药。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通过检测大鼠体重和临床评分,评估病情进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变化。检测血液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评估肠道屏障通透性。检测肠道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评估氧化应激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 T细胞、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CD4+CD44H+ T细胞、CD4+CD62L+ T细胞和CD11b+F4/80+巨噬细胞。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RRx-001可以减少EAN大鼠体重丢失、降低临床评分(P<0.05);缓解坐骨神经脱髓鞘;提高SOD活力,降低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减轻肠道损伤而改善肠通透性(P<0.001);降低CD4+ T/CD8+ T淋巴细胞和CD11b+F4/80+ 巨噬细胞比例,提升CD3+ 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 RRx-001可以改善EAN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细胞活化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发挥对EAN大鼠的保护作用。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1-6]

    • 黏附分子CD44介导的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2023, 50(1):36-40.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1.007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CD44雌激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鼠
      摘要 (56)HTML (42)PDF 2.13 M (69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黏附分子CD44的关系。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脑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D44的含量。结果 EAE组及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EAE临床症状均较EAE组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AE组及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及灰白质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的CD44阳性细胞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EAE组比较,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CNS白质CD4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比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组CNS白质的CD4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EAE大鼠中存在黏附分子CD44的高表达,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而发挥对EAE大鼠的保护作用。

    • 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叉头框转录因子O3a通路的影响

      2022, 49(4):1-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1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白藜芦醇慢性脑低灌注凋亡自噬大鼠
      摘要 (205)HTML (182)PDF 2.21 M (87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RSV低剂量(30 mg/kg)治疗组和RSV高剂量(60 mg/kg)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BCCAO)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套缝线,但不结扎。治疗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RSV进行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V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损害严重,凋亡神经元增多(P<0.05);SIRT1、FoxO3a、Bcl-2、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Bcl-2/Bax、LC3Ⅱ/Ⅰ比值降低(P<0.05)。与VD模型组大鼠相比,RSV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的百分比有所升高(P<0.05);神经元病理性损害有所减轻,凋亡情况有所改善(P<0.05);SIRT1、FoxO3a、Bcl-2、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Bax、LC3Ⅱ/Ⅰ比值升高(P<0.05)。上述各项指标在RSV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能够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并激活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FoxO3a通路有关。

    • 电针对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反复发作及海马CA3和DG区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的影响

      2022, 49(5):1-6.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5.001

      关键词:癫痫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电针谷氨酸脱羧酶67海马大鼠
      摘要 (175)HTML (108)PDF 3.65 M (771)收藏

      摘要:背景 由于对药物疗法不良反应的担忧,近几年人们对使用针灸治疗癫痫越来越感兴趣。尽管现已报道了不少针灸抗癫痫作用的临床证据,但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研究电针(EA)对癫痫大鼠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RS),以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G)区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针刺或电针穴位治疗,8周后观察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分别取5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GAD67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减少了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与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刺激组和非穴位电针组中GAD67 mRNA水平与癫痫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D67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与CA3和DG区GAD67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表达的影响

      2021, 48(1):50-54.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2

      关键词:癫痫电针ephrinA5海马CA3区DG区大鼠
      摘要 (129)HTML (58)PDF 0.00 Byte (78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A3和DG区ephrinA5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每组各1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和大椎穴治疗8周后,分别取3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 mRNA水平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phrinA5 mRNA表达下调(P <0.05)。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ephrinA5 mRNA水平上调(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phrinA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A3区,癫痫组ephrinA5蛋白水平下调;电针后ephrinA5蛋白水平上调。而在DG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ephrinA5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很可能与ephrinA5在海马CA3区中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50-54]

    • 褪黑素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的影响

      2021, 48(1):63-6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5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c-fos褪黑素细胞凋亡大鼠
      摘要 (113)HTML (119)PDF 0.00 Byte (74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63-68]

    •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的转录组学特征分析

      2021, 48(3):249-25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3.008

      关键词:癫痫慢性自发性癫痫转录组测序信使RNA微小RNA大鼠
      摘要 (190)HTML (219)PDF 4.55 M (885)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癫痫的转录组学特征,寻找癫痫诊治的潜在靶点。方法 选取雄性幼龄SD大鼠17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8只)、CSRS组(9只)。基于氯化锂-匹罗卡品构建的慢性自发性癫痫(CSRS)大鼠模型,取CSRS大鼠及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对信使RNA(mRNA)及微小RNA(miRNA)进行差异分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差异表达蛋白互作用网络构建寻找核心调控基因。结果 对照组及CSRS组的mRNA进行差异分析获得的3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DEGs与离子转运调控、组织发育、应激反应等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WDR88、SHANK2、TEC、NFKBIZ、EPHA8等为DEGs中主要的核心调控基因。同时获得差异表达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及GO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复合物、谷氨酸受体活性、谷氨酸盐化的钙离子通道活性、NF-κB诱导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结论 基于RNA-seq发现差异基因表达异常是癫痫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神经元发生异常的、同步化放电的关键因素。

    • 低频率电刺激通过调控Rho/ROCK/NF-κB途径对癫痫大鼠作用的研究

      2021, 48(3):273-279.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3.012

      关键词:癫痫低频率电刺激Rho/ROCK途径NF-κB途径大鼠
      摘要 (114)HTML (72)PDF 4.90 M (851)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低频率电刺激(LFS)对癫痫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假刺激组和LFS治疗组,每组15只。记录大鼠Racine 评分和脑电图,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RhoA、ROCK1、ROCK2、p65、p-p65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RT-PCR检测大鼠海马RhoA、ROCK1和ROCK2 mRNA表达。结果 癫痫模型组大鼠出现了连续性棘波。癫痫模型组大鼠的Racine评分;神经元细胞凋亡率;Bax、c-caspase3和p-p65/p65蛋白表达;RhoA、ROCK1和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模型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数量、尼氏体数量、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S治疗组大鼠波峰下降。LFS治疗组大鼠的Racine评分;神经元细胞凋亡率;Bax、c-caspase3和p-p65/p65蛋白表达;RhoA、ROCK1和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较假刺激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S治疗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数量、尼氏体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较假刺激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S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NF-κB途径来抑制炎症产生,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 褪黑素调节DNA甲基化相关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1, 48(4):333-338.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4.003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褪黑素DNA甲基化相关酶大鼠
      摘要 (292)HTML (144)PDF 8.17 M (1045)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模型组(CIRI组,n=15)、褪黑素组(Mel组,n=15)。CIRI及Mel组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Sham组仅分离颈总动脉。Mel组于造模前后30 min经腹腔注射Mel(5 mg/kg体质量),Sham组于造模前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IRI后24 h,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CIRI后6 h、24 h及72 h,TUNEL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凋亡细胞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el对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发现,Sham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CIRI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TUNEL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72 h,与CIRI组相比,Mel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UNEL+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RI后6 h、24 h及72 h,Mel组大鼠DNMT1+、DNMT3a+细胞数量较CIRI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可抑制CIR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el降低DNMT1、DNMT3a蛋白表达,下调CIRI后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33-338.]

    •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019, 46(1):50-54.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1.011

      关键词:脑缺血|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性痴呆|水迷宫|&beta淀粉样蛋白前体|大鼠
      摘要 (104)HTML (0)PDF 1.17 K (691)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表达。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每组16只大鼠。术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大鼠认知记忆能力变化。3组大鼠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APP染色,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对照组大鼠训练第1~4天逃避潜伏期长于IP组(P<0.01);跨越原平台次数IP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IP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144 h后对照组中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IP组海马CA1区APP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APP的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记忆减退。

    上一页12345
    共5页50条记录 跳转到GO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