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52(1):38-4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5.01.007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区MRI影像学特征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1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D患者66例,VD患者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MRI诊断结果、MRI线性测量参数,观察两组患者海马区指标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认知功能与海马区MRI影像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海马区MRI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VD患者(P<0.05)。两组患者海马萎缩、脑室改变、脑出血及脱髓鞘改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外侧裂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尾状核头间径均高于VD组患者(P<0.05)。AD组患者左右侧海马区海马高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指标均低于VD组,颞角宽度高于VD组(P<0.05)。AD组患者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与认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VD组患者海马高度、海马体积、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与认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总分增加,海马高度、海马体积、岛叶厚度及杏仁核体积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 VD与AD患者海马区参数可通过MRI进行评估,且海马区指标与认知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2024, 51(6):10-15.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6.002
摘要:目的 通过对幕上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Meta分析,为蛛网膜囊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蛛网膜囊肿、认知功能及行为功能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CBM、维普及知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利用Stata 14.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操作智商、言语智商、总智商、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测验、波士顿命名测验,次要指标包括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最终纳入12篇研究,336个手术病例,83个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及汉诺塔测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囊肿患者操作智商、言语智商、总智商、色词干扰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测验在手术前后的自身对照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处理速度指数、工作记忆指数、波士顿命名测验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在手术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部分蛛网膜囊肿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存在异常,应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4, 51(3):40-44.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3.006
摘要:目的 利用连接组学技术探讨额叶胶质瘤对脑网络的累及模式,分析额叶胶质瘤患者脑网络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45例额叶胶质瘤患者,运用连接组学技术创建患者个性化大脑网络图谱,分析额叶胶质瘤对传统功能结构和非传统功能网络的累及模式。前瞻性收集10例患者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资料,分析额叶胶质瘤脑网络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结果 回顾性研究中,45例患者中33例(73.33%)肿瘤累及传统的大脑功能结构(皮质脊髓束和语言区等);43例(95.56%)肿瘤累及非传统的大脑功能网络,最常累及中央执行网络(51.11%)和突显网络(44.44%)。前瞻性研究中,10例患者中有7例累及中央执行网络(70%),6例累及突显网络(60%);10例患者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平均(19.63±8.51)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平均(14.34±7.62)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结论 额叶胶质瘤不仅会累及大脑传统功能结构,还会累及非传统的功能脑网络。非传统功能网络的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2024, 51(4):45-51.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8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垂体功能、炎症反应、应激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全切除率、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至术后1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6.67% vs 45.83%,P<0.05)。对照组复发7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4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例发生尿崩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研究组复发8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发生尿崩症。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可提高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降低炎症反应、应激指标,改善垂体功能,安全性较高,对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也良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45-51]
2024, 51(4):60-64.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0
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类影响全脑的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疾病负担均较高。目前,CSVD的病因和治疗尚缺乏明确的定论。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用于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平衡状态,并与血压控制、炎症反应及物质代谢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既往有研究发现,HRV的降低可能与CSVD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结论并不一致。该综述旨在总结心率变异性与CSVD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以期为CS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60-64]
2024, 51(6):75-81.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6.011
摘要: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造成的一系列功能神经障碍及高额的护理费用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随着对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组织学事件有了深入研究,学界对脊髓损伤有了较充分的认知,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并发症仍未得到完全改善,患者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式来进一步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目前,神经调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一线临床工作中,其中,脊髓电刺激在脊髓损伤的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脊髓损伤后的疼痛管理方面,提出了高频电刺激等多种新兴刺激模式,使镇痛作用更有效、更持久;在运动功能重建方面,能使完全脊髓损伤后的截瘫患者恢复较为复杂的运动功能;在括约肌功能的恢复领域,也可明显缓解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引起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就此,该文通过对脊髓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的疼痛、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脊髓电刺激在功能重建方面可能存在的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探讨脊髓电刺激在脊髓损伤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分析目前脊髓电刺激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对脊髓电刺激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简单的设想,期望在将来的临床工作及临床研究中有指导作用。
2023, 50(5):1-7.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5.001
摘要:目的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基因2A/B(CDKN2A/B) 纯合缺失在较低级别胶质瘤(2或3级)中罕见,新版WHO分类将其定为恶性度最高4级。该研究旨在系统报道CDKN2A/B纯合缺失在较低级别胶质瘤中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相关功能通路。方法 收集473例有CDKN2A/B纯合缺失、临床和预后信息的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对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统计分析;收集27例新鲜肿瘤标本(13例CDKN2A/B纯合缺失),通过Ki-67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在1 116例胶质瘤RNA测序数据中对CDKN2A/B纯合缺失的相关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CDKN2A/B纯合缺失在较低级别胶质瘤中发生率为7.2%(34/473),该缺失在年龄偏大、星形细胞瘤、3级、近全切及IDH野生型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均P<0.05)。在IDH突变型或野生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CDKN2A/B纯合缺失均与患者更短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关。缺失型标本Ki-67(P=0.045)和CD31(P=0.058)蛋白表达高于野生型。生物信息学显示CDKN2A/B纯合缺失激活DNA复制、修复和细胞周期等功能和通路。结论 CDKN2A/B纯合缺失与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差的预后和恶性表型有关,该类患者临床应积极治疗。
2023, 50(6):19-2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6.004
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含量、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观察组采取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的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的轨迹面积和摆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上下肢运动评分、脑灰质含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这些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19-23]
2023, 50(6):29-33.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6.006
摘要:目的 探究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06例听神经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前DTI定位与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 面神经均位于肿瘤腹侧,其中位于腹侧中央者最多(44例,占41.51%),其次是腹侧前上部者(25例,占23.58%)。术前DTI结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相符合者有100例(94.34%),不符合者有6例(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面神经均实现解剖保留。术前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89.62%;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分别为74.53%、46.23%、53.77%及85.85%;患者术前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通过DTI定位面神经与肿瘤位置较准确,且手术效果较好、面神经保留率较高,术后面神经有一定损伤,6个月后开始恢复,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概率降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29-33]
2023, 50(4):34-39.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4.006
摘要:目的 探讨电脑康复治疗仪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74例)。对照组实施电脑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阿什沃思量表评分、Brunnstrom分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血常规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75.63±10.84)高于对照组(47.29±8.75)(P<0.05);改良阿什沃思量表评分(0.57±0.13)低于对照组(1.82±0.25)(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Ⅰ级、Ⅱ级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级、Ⅴ级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3.21±4.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37±5.22)分(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TA、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PT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脑康复治疗仪联合超早期强化运动康复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