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殷俊,熊涛,狄政莉,孙冰,王兵,胡仁琳,龙泓宇,黄清,肖波
2024, 51(4):1-7.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1
摘要: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7月22日至2024年4月30日就诊于31家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000例。经筛选随机分组后,试验组纳入999例,对照组纳入1 000例。试验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情况,评估经治疗后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发病90 d后,试验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71.10%,710/999]高于对照组 [65.10%,651/1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7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不良反应、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相当。结论 谷红注射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且能够提高临床顺应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1-7]
2024, 51(4):8-1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2
摘要:目的 探讨新诊断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方法 搜集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 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16例,分为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359例)和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357例)。测定两组患者的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果糖胺、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两组患者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症状性脑梗死病史次数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的血糖水平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肌酐水平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44)。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前循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16)。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后循环脑梗死的比例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多发性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5)。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颅内狭窄或闭塞血管总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前循环狭窄或闭塞血管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4)。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总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诊断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有:多支血管狭窄(P=0.045)、多发性脑梗死(P=0.030)、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P=0.031)、后循环脑梗死(P=0.001)。结论 有部分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是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与长期糖尿病病史的脑梗死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梗死灶往往累及多个部位,且累及的狭窄或者闭塞血管更多,尤其以大脑中动脉为主,发生后循环梗死比例较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8-15]
2024, 51(4):16-2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凝血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区)脑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按照改良Fazeka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0级、1级、2级、3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TEG指标的组间差异。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高白质信号的相关性,并分别对一般临床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进行逐步双向有序回归分析,筛选不同模型特征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改良Fazekas等级≥2级)的价值。结果 4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最大幅度(MA)、夹角(Angle)和凝血综合指数(CI)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MA、Angle和CI是改良Fazekas等级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模型诊断脑白质高信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高于一般临床资料模型。结论 TEG指标MA、Angle和CI与反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的改良Fazekas等级相关。这对快速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16-22]
2024, 51(4):23-27.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4
摘要:目的 基于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招募了两组参与者作为样本。在第一组样本中包括58名轻度至重度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另一组样本包括37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样本,其中18名患者接受了24周的多奈哌齐治疗,19名患者接受了24周安慰剂治疗。从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提取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42)、P-T181-tau、P-S396-tau、总tau蛋白(t-tau)、神经颗粒蛋白(NRGN)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的EV中Aβ42、t-tau、P-T181-tau、P-S396-tau水平显著升高(P<0.05),NRGN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AD患者中,t-tau、NRGN和沉默转录因子(REST)的EV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CS-ADL)评分呈负相关(P< 0.05),并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的14项扩展版本(ADAS-cog+)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为期24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多奈哌齐组患者血浆中Aβ42、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EV水平)从基线水平到第24周结束时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 轻重度AD患者血浆EV中Aβ42、t-tau、P-T181-tau和P-S393-tau水平升高。t-tau、NRGN和REST的水平增加与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下降相关。多奈哌齐治疗可使轻中度AD患者血浆中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降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23-27]
2024, 51(4):28-3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5
摘要:目的 在锂-毛果芸香碱(Lithium-Pilocarpine)致痫大鼠模型中,检测炎症小体的激活,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异常新生神经元的形成,探索炎症小体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异常新生神经元形成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和毛果芸香碱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Sha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12)、Pilo组(锂-毛果芸香碱致痫组,n=20)和Pilo+MCC950组[锂-毛果芸香碱致痫后给予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抑制剂组,n=20],在急性期观察记录大鼠癫痫的行为学表现,通过病理切片确认脑组织损伤情况和细胞激活情况,借助分子检测确认炎症小体和其他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体外细胞模型挽救实验验证炎症小体的作用。结果 Pilo组大鼠有6只出现V级,5只出现Ⅳ级,2只出现III级的癫痫发作情况。相较之下,Pilo+MCC950组大鼠则没有出现V级,6只出现Ⅳ级,8只出现III级,2只出现Ⅱ级的癫痫发作情况。Pilo组强直痉挛发作的潜伏期短于Pilo+MCC950组,III级以上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大于Pilo+MCC950组。Pilo组NLRP3和pro-caspase-1的含量、4种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均高于Pilo+MCC950组。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ilo组小胶质细胞大量活化,出现大量异常新生神经元。体外细胞实验后,ELISA结果验证了炎症小体的作用。结论 在锂-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模型中,炎症小体NLRP3接受外界炎症刺激而活化聚集,进而大量产生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使得小胶质细胞活化,分泌BDNF并激活ERK信号通路,调控异常新生神经元的形成和聚集等生物学行为,参与癫痫的发生发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28-35]
2024, 51(4):36-4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6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脑破裂动脉瘤在手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脑破裂动脉瘤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收集到526例脑破裂动脉瘤,男192例,女334例。手术前再次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有43例(8.17%),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破裂动脉瘤瘤体有子瘤、入院后收缩压≥160 mmHg以及初次发病到入院时间大于6 h是脑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脑破裂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入院,且有子瘤和术前血压控制较差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可减少脑破裂动脉瘤术前再破裂出血的风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36-40]
2024, 51(4):41-4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7
摘要: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分析常熟市中医院(常熟市新区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准入及排除标准,将其分为A型血(145例)、B型血(149例)、AB型血(50例)、O型血(135例),分析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O型血患者血肿量与其他血型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型血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其他血型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中O型血患者发生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量更大,其中基底节出血患者预后更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41-44]
2024, 51(4):45-5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8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垂体功能、炎症反应、应激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全切除率、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至术后1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6.67% vs 45.83%,P<0.05)。对照组复发7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4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例发生尿崩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研究组复发8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发生尿崩症。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可提高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降低炎症反应、应激指标,改善垂体功能,安全性较高,对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也良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45-51]
2024, 51(4):52-5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09
摘要:该文报道了3例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急性认知障碍,其中2例伴有其他类型发作,如局灶知觉损害性认知性发作、局灶知觉损害性自动症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仅表现为认知性发作。3例患者在发作间期认知障碍症状明显好转,但神经量表评估均存在认知受损。3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见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陈旧梗死灶,其中2例提示海马区域异常。脑电图均记录到痫样放电。3例患者应用抗癫痫药后发作均减少,1例未再发作。随访发现,2例患者认知障碍未加重,1例患者发展为痴呆。对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52-59]
2024, 51(4):60-6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0
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类影响全脑的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疾病负担均较高。目前,CSVD的病因和治疗尚缺乏明确的定论。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用于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平衡状态,并与血压控制、炎症反应及物质代谢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既往有研究发现,HRV的降低可能与CSVD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结论并不一致。该综述旨在总结心率变异性与CSVD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以期为CS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60-64]
2024, 51(4):65-6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1
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依靠血清及脑脊液中检查到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但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连续脑电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手段,易于操作且成本较低,在辅助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均有较高价值。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65-68]
2024, 51(4):69-7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2
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断探索其有效的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胶质瘤中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其过程与机制。该文综述了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包括炎症小体的激活通路、执行焦亡的Gasdermin家族,以及焦亡相关通路和靶点在胶质瘤发展和诊疗中的应用和挑战,寻求通过细胞焦亡探索新的胶质瘤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预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69-76]
2024, 51(4):77-8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3
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胶质瘤的形成起源于细胞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细胞要生长为一个具有全部表型的恶性肿瘤细胞,需要经过一个由细胞增殖、分化、干细胞特征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异常发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肿瘤细胞“征用”了大量的正常发育调控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这一通路介导相邻细胞间相互作用,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参与正常发育的精确调控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靶点干预和治疗胶质瘤的前景。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77-84]
2024, 51(4):85-9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4.04.014
摘要:儿童弥散内生型脑干胶质瘤(DIPG)的发病机制是肿瘤基因H3.3K27M起始突变和肿瘤微环境改变导致的共同结果,最新研究发现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A)扩增等机制也参与肿瘤调控,从而对DIPG的病理特征、基因突变、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有了新的认识,该文就DIPG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85-92]
地址: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
邮编:410008
电话:0731-84327401
传真:0731-84327401
E-mail: jinn@vip.163.com
网址:http://www.jinn.org.cn/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