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非责任动脉瘤的疗效

      2023, 50(3):1-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1 CSTR:

      摘要 (129) HTML (40) PDF 5.10 M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责任病灶对侧发现同时存在干预指征的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的同期治疗存在很大争论及挑战。该研究探讨单侧额外侧入路同期治疗责任病灶及对侧非责任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经单侧额外侧入路夹闭责任出血动脉瘤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非责任动脉瘤患者,采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责任动脉瘤位置、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朝向及大小、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等指标评估此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8例患者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是需要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出血责任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2例。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平均15.4 mm。需要处理的对侧大脑中动脉瘤平均3.4 mm×2.6 mm。术后复查头颅CTA见病灶远端颅内动脉走行自然,管壁光滑,病灶局部未见局限性狭窄或扩张。出院时有4例mRS评分为0;4例患者评分为1。出院时MoCA评分提示有2例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小于26分),余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结论 单侧额外侧入路治疗对侧非责任病变有很多优势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这类复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1-5]

      • 0+1
      • 1+1
      • 2+1
    •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脑脊液中miRNA-3177-3p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

      2023, 50(3):6-1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2 CSTR:

      摘要 (110) HTML (35) PDF 1.22 M (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患者与脑血管未痉挛患者脑脊液中miRNA-3177-3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CV的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9例aSAH患者分成脑血管痉挛组(CV组)与脑血管未痉挛组(non-C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确定miRNA-3177-3p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中miRNA-3177-3p实际表达情况并比较差异;预测miRNA-3177-3p下游靶基因ATP1B3,构建ATP1B3质粒,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NA-3177-3p与ATP1B3靶向关系;最后,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中ATP1B3转录产物ATP1β3含量并比较差异。结果 CV组患者Hunt评级高于non-CV组(P<0.05);CV组脑脊液中miRNA-3177-3p表达丰度为(0.873±0.044),与non-CV组(0.908±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40);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与miRNA-3177-3p作用后,ATP1B3-3′UTR区相较对照组活性降低15%(P<0.05);将ATP1B3-3′UTR区进行突变,ATP1B3-3′UTR区相较突变前活性上升14%(P<0.05);ELISA法证实表达产物ATP1β3在CV组脑脊液中(1.776±0.013)ng/mL高于non-CV组(1.722±0.016)ng/mL(t=7.778,P=0.000)。结论 CV患者脑脊液中miRNA-3177-3p表达下调,ATP1B3高表达可能参与了CV的发病过程,该机制可能在预测与治疗CV上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6-11]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15例救治体会

      2023, 50(3):12-1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3 CSTR:

      摘要 (108) HTML (138) PDF 1.81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21年12月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通过早期血肿抽吸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清除血肿,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1例,4例患者转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6个月后ADL分级,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 早期血肿抽吸可以作为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患者的首选手段,病情不缓解再行开颅手术治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12-15]

      • 0+1
      • 1+1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BAT评分的预测效果

      2023, 50(3):16-2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4 CSTR:

      摘要 (69) HTML (57) PDF 519.03 K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非增强CT 5分预测法(BAT)评分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治疗的6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中术后28 d内死亡的62例患者设为死亡组,其余556例存活的患者设为存活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T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BAT评分≥4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短、合并术后24 h并发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AT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P<0.01),95%CI为0.789~0.932,最佳截断值为4分,敏感度为88.29%,特异度为81.43%。结论 术前24 h GCS评分、BAT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术后24 h并发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BAT评分对患者预后有较佳的预测价值。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16-20]

      • 0+1
    • 加速康复外科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3, 50(3):21-2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5 CSTR:

      摘要 (95) HTML (51) PDF 503.83 K (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VC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78例NVCS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ERAS组采用ERAS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首次下床活动、准备出院时间,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状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质量。结果 ERAS组术后恢复质量、术后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焦虑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首次进食、首次下床活动及准备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方案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21-25]

    • 褪黑素通过上调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抑制MPP+诱导的MN9D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

      2023, 50(3):26-3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6 CSTR:

      摘要 (105) HTML (52) PDF 2.79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MT组、治疗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MT和MP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评价线粒体功能;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扰RNA技术沉默MN9D细胞中UQCRC1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T可以减轻MP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恢复MPP+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减少MPP+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量(P<0.05);抑制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UQCRC1的表达(P<0.05)。沉默UQCRC1后,MT组和治疗组的UQCRC1表达均下降(P<0.05);MT对MPP+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下降(P<0.05);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MT对 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UQCRC1抑制神经元凋亡。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26-31]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期健康干预联合体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2023, 50(3):32-3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7 CSTR:

      摘要 (64) HTML (32) PDF 580.82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期健康干预联合体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期的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构建康复期健康干预联合体并将其应用于患者。比较2组入院时、出院当天及出院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10 m步行时间测试(10 meter walk time test,10MW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时间,并比较患者依从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的NIHSS评分、10MWT、TUGT较低(P<0.05);简化FM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SS-QOL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期实施基于健康干预联合体的干预,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并促进其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提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32-36]

    •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3, 50(3):37-4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8 CSTR:

      摘要 (65) HTML (32) PDF 511.93 K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8±15.1)岁。16例患者有与牛羊或奶制品接触史。临床表现为脑膜炎9例,脑炎3例,脑膜脑炎1例,椎管内脓肿并脊髓压迫1例,椎管内脓肿并脊髓损害1例,脑血管病1例,周围神经病变1例。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16例,其中1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发现羊布鲁氏菌,1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发现了羊布鲁氏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蛋白升高13例,葡萄糖降低10例,氯化物降低1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了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链霉素中的2种或3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伴有发热的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病变,需要考虑到该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37-40]

    •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语言及视空间异常的关系

      2023, 50(3):41-4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09 CSTR:

      摘要 (53) HTML (25) PDF 529.78 K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认知障碍与语言及视空间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中青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认知障碍进行分组,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者纳入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分],单纯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MoCA评分≥26分),各62例。比较2组的执行功能[词汇流畅性测验、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 test,CWT)、数字颜色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评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oCA评分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执行功能、语言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空间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词汇流畅性测验、CWT正确数低于对照组,而CWT耗时数、TMT-A耗时、TMT-B耗时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空间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入组空腹血糖、入组餐后2 h血糖呈相关(分别r=-0.366、-0.338,均P<0.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词汇流畅性测验、CWT正确数、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对MoCA评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TMT-A耗时数、TMT-B耗时数对MoCA评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视空间能力评分为影响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中青年T2DM患者语言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的动态观察可为识别患者的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41-46]

    • >临床研究
    • 以尿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1例报道

      2023, 50(3):47-5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0 CSTR:

      摘要 (86) HTML (76) PDF 480.70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常常累及自主神经,既可出现广泛的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也可表现为局限性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以自主神经损害为唯一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49岁的男性患者,病前1周有发热。入院前2 d突然出现头晕、呕吐伴步态不稳;入院前1 d出现排尿困难;入院当天因不能自行排尿,收入泌尿外科住院。入院第4天转入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显示,直立性低血压、腱反射活跃。入院第4天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白细胞略高,但未发现蛋白―细胞分离;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IgG阳性。予以丙种球蛋白(每日0.4 g/kg,共5 d)治疗,症状消失。GBS部分患者仅出现局限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该例患者仅有不能自行排尿和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对于急性尿潴留的患者要注意GBS的可能。丙种球蛋白对治疗GBS有效。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47-50]

    • >综述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损伤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3, 50(3):51-5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1 CSTR:

      摘要 (130) HTML (35) PDF 560.17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出血后发生脑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缺血,最终会导致预后不良。目前,治疗并减轻脑损伤的措施有限。在此,笔者回顾了SAH动物模型及SAH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并总结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脑损伤及预后不良中的作用,以期为SAH的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51-59]

    • 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新进展

      2023, 50(3):60-6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2 CSTR:

      摘要 (168) HTML (96) PDF 1023.44 K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血管痉挛(CVS)会引起脑血管的收缩,从而扰乱血管错综复杂的调控系统。它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的驱动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于CVS的治疗选择还很少,药物疗法主要有诱发性升压疗法、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痉挛剂、促红细胞生成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疗法主要有血管扩张剂的血管内干预、机械血管成形术等。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治疗CVS。随着人们对其潜在发病机制认识和理解的扩大,可能会找到好的治疗靶点。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炎症和微凝块的形成是引起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新兴机制。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的疗法是调节一氧化氮或内皮素通路,并通过抑制痉挛的作用获益。钙通道阻滞剂的进一步研究也在进行中,以更好地了解有关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尼莫地平能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舒张,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迟发性脑缺血,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死亡率影响不大。因此,针对不同机制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更理想的方法。该文对近年来有关CVS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60-65]

      • 0+1
      • 1+1
    • CircR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和应用研究进展

      2023, 50(3):66-7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3 CSTR:

      摘要 (105) HTML (30) PDF 2.47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情进展快、复发率高、预后差。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及疾病特异性。有证据表明,大量异常表达的circRNA在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等过程中展现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脑胶质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将为脑胶质瘤的预防、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该文概述了circR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并对circRNA在脑胶质瘤临床诊疗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66-72]

      • 0+1
      • 1+1
      • 2+1
    • 免疫治疗在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2023, 50(3):73-77.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4 CSTR:

      摘要 (177) HTML (161) PDF 1005.86 K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药物化疗)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差。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在其他侵袭性癌症如晚期黑色素瘤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免疫治疗在胶质瘤方面的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也进展得如火如荼。在此,该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方法,回顾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现状,并讨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73-77]

      • 0+1
    • 成人烟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3, 50(3):78-8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5 CSTR:

      摘要 (130) HTML (31) PDF 606.14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涉及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其近端分支狭窄闭塞,导致侧支血管网形成。这些变化引起脑实质慢性缺血,随后发生严重的脑血管意外。成人MMD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会逐渐累及认知功能,且病死率是儿童MMD患者的2倍。由于MMD发展病因的复杂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该病的治疗尤为棘手且迫切。外科血管重建术作为MMD治疗的基石,主要分为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和联合血管重建术三类。考虑到间接血管重建术不能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直接血管重建术通常是缺血型MMD患者治疗的首选术式。若为了预防出血型MMD患者再发出血,选择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能够更容易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运重建,达到治疗的目的。当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缺血脑卒中,则优先考虑间接血管重建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成人MMD患者,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则是首要选择。由于目前无逆转MMD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内科治疗仅局限于对症治疗和围手术期的管理。临床上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他汀类药物等促进侧支血管发育和地塞米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改善MMD患者的后遗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为MMD的诊疗手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甲硫氨酸循环异常参与了MMD的发病,提示甲硫氨酸循环相关风险评分对烟雾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此外,内皮祖细胞移植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MMD的新策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78-83]

      • 0+1
    • 组蛋白脱乙酰酶6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 50(3):84-9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6 CSTR:

      摘要 (74) HTML (101) PDF 561.51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蛋白脱乙酰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DAC6属于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家族的Ⅱb类,是HDAC家族中分子量最大的酶。HDAC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是唯一具有两个串联催化结构域的HDAC亚型,另外HDAC6还包含1个SE14基序(含Glu-Ser的四肽重复结构域)、1个朝向其羧基端的泛素结合锌指结构域,以及其氨基端区域的2个保守的核输出信号结构域。HDAC6功能复杂,具有脱乙酰化作用、调控错误蛋白降解、细胞内物质运输、调节细胞功能等多种作用,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功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亨廷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HDAC6功能复杂,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该文就目前已知的HDAC6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84-90]

    •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3, 50(3):91-9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3.017 CSTR:

      摘要 (101) HTML (41) PDF 573.88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是导致青壮年非创伤性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常以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眼部症状、共济失调、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主要特征。以往MS的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的MS病变,并作为疾病的亚临床证据。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已从结构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发展至分子影像学阶段,常用于MS辅助诊断的结构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这些技术可以显示病灶的具体形态结构、判断病灶的新旧,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提供依据。功能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等,可以从代谢水平、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MS患者的脑功能活动进行评价,从而为MS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等,可以在M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支持。功能影像学及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结构影像学技术不能发现无解剖学改变的MS的缺陷,特别是分子影像学技术,通过对MS发生过程中关键标记分子的成像,可以从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直观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还可以为研究药物新靶点提供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91-96]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