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叉头框转录因子O3a通路的影响

      2022, 49(4):1-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1 CSTR:

      摘要 (190) HTML (171) PDF 2.21 M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RSV低剂量(30 mg/kg)治疗组和RSV高剂量(60 mg/kg)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BCCAO)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套缝线,但不结扎。治疗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RSV进行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V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损害严重,凋亡神经元增多(P<0.05);SIRT1、FoxO3a、Bcl-2、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Bcl-2/Bax、LC3Ⅱ/Ⅰ比值降低(P<0.05)。与VD模型组大鼠相比,RSV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的百分比有所升高(P<0.05);神经元病理性损害有所减轻,凋亡情况有所改善(P<0.05);SIRT1、FoxO3a、Bcl-2、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Bax、LC3Ⅱ/Ⅰ比值升高(P<0.05)。上述各项指标在RSV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能够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并激活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FoxO3a通路有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弥散加权成像阴性脑梗死患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的研究

      2022, 49(4):7-1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2 CSTR:

      摘要 (149) HTML (88) PDF 557.10 K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阐明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脑梗死患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 方法 选择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DWI阴性脑梗死患者(DWI阴性组,46例);DWI阳性脑梗死患者(DWI阳性组,35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检验结果、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结果 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DWI阴性组患者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的比例高,高级皮质功能障碍的比例高,失语的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WI阴性组和DWI阳性组D 1、D 7、D 14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WI阴性组的甘油三酯和叶酸水平低于DWI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WI阴性组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C 2~C 7段)、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DWI阳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WI阴性组颅内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总数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WI阴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 1段)、椎动脉(V 1~V 2段)、颅外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总数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DWI阴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颅外大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的概率可能并不低于DWI阳性脑梗死患者。

    • 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治疗脑梗死合并严重延髓麻痹的临床分析

      2022, 49(4):13-1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3 CSTR:

      摘要 (167) HTML (69) PDF 591.61 K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 脑梗死常合并严重延髓麻痹,传统气管插管时机较迟,因长时间的延髓麻痹,导致治疗难度增大,预后变差。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治疗脑梗死合并严重延髓麻痹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并发严重延髓麻痹患者70例,分为早期插管组(35例)和传统插管组(35例),插管后均予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镇痛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插管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气管插管前病情危重程度及3个月时预后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IS-APS)];全身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临床转归及预后:发病至插管时间,在ICU住院天数,长期无法拔管患者例数,可拔管患者插管至拔管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好转(P<0.05)。与传统插管组比较,早期插管组能减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P<0.05);肾功能衰竭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插管组比较,早期插管组,发病至插管时间更短(P<0.05);在ICU住院天数更短(P<0.05)。长期无法拔管患者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可拔管患者插管至拔管时间,早期插管组更短(P<0.05)。3个月时,早期插管组预后较传统插管组好(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AIS-APS评分),均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能减少全身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 丙氨酰―谷氨酰胺配合高压氧治疗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miR-124、miR-181c的影响

      2022, 49(4):19-2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4 CSTR:

      摘要 (103) HTML (68) PDF 575.89 K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丙氨酰―谷氨酰胺配合高压氧治疗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微小RNA-124(miR-124)、miR-181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128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每组32例。阴性对照组予以脑卒中恢复期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照B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以丙氨酰―谷氨酰胺配合高压氧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4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2(IL-12)]、外周血T淋巴亚群(CD4+、CD8+、CD4+/CD8+)、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miR-124、miR-181c表达。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BI指数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血清TNF-α、MCP-1、IL-12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CD8+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4周后对照A组CD4+、CD4+/CD8+高于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Vmin、Qmin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且对照B组Vmin、Qmin高于对照A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miR-124、miR-181c表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配合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调miR-124、miR-181c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颅底脊索瘤中突变型p53相关的临床和细胞水平研究

      2022, 49(4):26-3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5 CSTR:

      摘要 (191) HTML (88) PDF 4.99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在颅底脊索瘤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特点的关联,并在细胞层面验证突变型p53在颅底脊索瘤中的功能。方法 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49例,应用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突变型p53表达与颅底脊索瘤患者预后及临床特点的关系。应用siRNA敲降脊索瘤细胞系UCH-1中的p53基因,分析敲降前后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蛋白水平,突变型p53表达水平是肿瘤术后进展的风险因素,随突变型p53表达水平升高,肿瘤进展风险增加(OR:1.040,95%CI:1.007~1.073,P=0.016);另外,骨质浸润型肿瘤较非浸润型中突变型p53表达升高(t=3.319,P=0.002),质地硬的较质地软的肿瘤突变型p53表达升高(t=-3.503,P=0.001),血供丰富型较不丰富型肿瘤突变型p53表达升高(t=2.081,P=0.043)。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53敲降组的细胞活力在不同时间点间有差异(F=305.715,P=0.000);p53敲降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t=-3.961,P=0.017);与对照组相比,p53敲降组在第6(t=-5.232,P=0.014)、12(t=4.778,P=0.017)及24(t=-9.303,P=0.003)小时穿透至下室的肿瘤细胞均增多。结论 颅底脊索瘤中突变型p53表达升高可导致术后肿瘤进展风险增加,其表达与肿瘤质地、侵袭性和血供情况相关;突变型p53表达受抑制后脊索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提高,凋亡减少。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垂体腺瘤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2022, 49(4):34-37.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6 CSTR:

      摘要 (171) HTML (105) PDF 3.29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影像及手术资料分为垂体瘤合并卒中组(23例)和垂体瘤不合并卒中组(27例),分析卒中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是其影响因素。其中有1例伽玛刀治疗后出现肿瘤亚临床卒中的特殊病例。结论 有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的患者是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影像学上的肿胀,可能是亚临床卒中。

      • 0+1
    • 激光雕刻/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绝对宽颈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2022, 49(4):38-4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7 CSTR:

      摘要 (200) HTML (94) PDF 444.95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编织支架和激光雕刻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架的制造工艺分为编织支架组(n=30)与激光雕刻支架组(n=3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术后随访Raymond分级及预后情况。结果 编织支架组的预后良好率90.0%高于激光雕刻支架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织支架组和激光雕刻支架组远期闭塞率I级分别为90%、63.3%,II级分别为6.7%、10.0%,和Ⅲ级分别为3.3%、2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Hunt-Hess改良分级,动脉瘤位置(编织支架组大脑前动脉4例、大脑中动脉10例、颈内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5例;激光雕刻支架组大脑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8例、颈内动脉13例、椎基底动脉4例),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及术中血栓形成,术后脑梗死,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编织支架和激光雕刻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均是安全有效的,编织支架远期的栓塞程度更好及预后更佳,且围术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易感性关联研究

      2022, 49(4):42-4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8 CSTR:

      摘要 (150) HTML (58) PDF 550.83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PTEN基因多态位点rs2735343、rs701848和rs1234214检测,分析PTEN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的易感性。结果 PTEN基因多态位点rs2735343、rs701848和rs1234214基因频率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CTC单体型频率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单体型携带者发生脑膜瘤的风险增加(OR=1.366,95%CI=1.034~1.805,P=0.028)。结论 PTE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脑膜瘤发病无关联,但PTEN基因rs2735343、rs701848和rs1234214构成的CTC单体型可能是中国人群脑膜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 0+1
    • 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多因素回归方程搭建及预测价值研究

      2022, 49(4):47-5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09 CSTR:

      摘要 (98) HTML (44) PDF 495.67 K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多因素回归方程搭建及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8年5月—2020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6例经蝶窦手术的垂体腺瘤患者资料,其中运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32例,未用24例。筛查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与年龄大于65岁、肿瘤直径大于2 cm、术中鞍膈破裂、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都呈正相关(均P<0.05),与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呈负相关(P<0.05)。影响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因素有再次手术(95%CI:1.205~859.886, P=0.038)、肿瘤直径大于2 cm(95%CI:1.371~375.766, P=0.029)、术中鞍膈破裂(95%CI:5.351~14461.621,P=0.005)、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95%CI:0.001~0.371, P=0.009)。模型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及分析,得到AUC=0.971(95%CI:0.935~1.000),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882。结论 再次手术、肿瘤直径大于2 cm、术中鞍膈破裂、未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而应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能减少这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0+1
      • 1+1
      • 2+1
    • >临床研究
    • 颅骨修补术后钛板外露原因及皮瓣修复经验

      2022, 49(4):52-5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0 CSTR:

      摘要 (259) HTML (311) PDF 1.88 M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皮瓣修复治疗颅骨修补后钛板外露的原因及皮瓣修复的经验。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采用自体皮瓣修复治疗钛板外露患者共11例,记录并分析钛板外露的时间、原因、类型、皮瓣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皮瓣修复后,10例愈合良好,1例因皮瓣中心区真皮层萎缩塌陷,术后4个月时再次出现钛板外露,予钛板部分取出并全厚皮片移植后痊愈。结论 头皮真皮层损伤或缺失是钛板外露的重要原因,自体皮瓣修复治疗颅骨修补术后钛板外露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可帮助部分患者免于直接钛板取出。

      • 0+1
      • 1+1
    • >综述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2, 49(4):57-6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1 CSTR:

      摘要 (180) HTML (152) PDF 541.98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早期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LVO)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再灌注治疗方法。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亚洲人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此类病变,进行急诊机械取栓时容易发生早期再闭塞,相比较心源性栓塞常需要更多的补救措施、更长的手术时间,以实现血管再通。其最佳治疗策略尚没有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因此术前尽早预判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制定合理、高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该文就近年来ICAS相关LVO的血管内治疗研究作一总结。

    • 干细胞治疗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 49(4):62-6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2 CSTR:

      摘要 (226) HTML (199) PDF 644.46 K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当前最大的医疗挑战之一。其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损害,伴有特征性的神经病理改变,常见的有神经炎性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目前的治疗多采用对症的综合治疗方式,旨在减轻衰退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但并不能真正起到治愈或预防作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根据分化潜能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等。干细胞治疗利用自体或异体来源的干细胞,通过分离、培养、定向诱导等在体外形成细胞、外泌体、组织或器官后,植入人体内进行治疗的过程。由于干细胞具有向不同类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的强大分化能力,干细胞治疗成了AD治疗的新思路。干细胞被移植入体内后,不仅可以分化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也能够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分泌一系列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神经微环境,促进神经细胞和突触再生;通过调节胶质细胞来抑制神经炎症。在AD治疗的研究中,常用到的干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该文章概述了各类干细胞的主要特点,以及在A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的情况,浅谈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慢性失眠相关认知损害患者血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2, 49(4):69-7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3 CSTR:

      摘要 (167) HTML (70) PDF 478.39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失眠(CI)是认知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常与认知损害相互作用,导致痴呆的发生。鉴于CI相关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其诊断需要生物学标志物,而血液标本采集的简便、易行性,使血液生物学标志物更易用于临床。现就CI相关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血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现状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CI相关认知损害中的作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干预CI相关认知损害提供新的思路。

    • 艾地苯醌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2022, 49(4):73-7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4 CSTR:

      摘要 (775) HTML (851) PDF 542.30 K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辅酶Q10是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重要的电子传递载体和抗氧化剂,而艾地苯醌是辅酶Q10的合成类似物,由日本最先研发并上市应用于临床。艾地苯醌可以发挥抗氧化、电子传递和抗炎作用,且人体对艾地苯醌有更好的吸收能力和生物利用度。截至目前针对艾地苯醌已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初步研究表明艾地苯醌在多种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及变性疾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Friedreich共济失调、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中有应用的潜力。该文对艾地苯醌的药理机制及其一些重要的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为艾地苯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儿童Chiari畸形Ⅰ型的治疗规范及争议

      2022, 49(4):80-8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2.04.015 CSTR:

      摘要 (188) HTML (120) PDF 1.66 M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Chiari畸形Ⅰ型由于缺乏国内、外专家共识和指南,以及术前评估不规范和治疗手段选择不当,致使临床疗效不佳或需二次翻修手术。儿童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应基于术前临床症状结合多模态影像学精准评估后实施个体化治疗,包括:单纯骨性减压,硬膜扩大成形术,硬膜扩大成形术+扁桃体切除或电凝(伴闩部探查),骨性减压+经后路寰枕融合植骨内固定术等多种术式。手术治疗儿童症状型Chiari畸形Ⅰ型的核心:一是确保枕下减压的同时维持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二是对于合并脊髓空洞的患儿术中闩部探查确保术毕脑脊液循环通畅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根据Chiari畸形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以期达到临床治疗微创化和疗效最佳化。

      • 0+1
      • 1+1
      • 2+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