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非HIV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021, 48(2):103-10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1

      摘要 (419) HTML (160) PDF 706.67 K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和开发针对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2名结核性脑膜和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240名患者纳入训练组,52名患者纳入验证组。对训练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鉴别两种脑膜炎的差异因子。利用R软件构建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脊液初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糖含量是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差异因子(P<0.05)。模型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6.47%。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为0.853和0.897,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 在非HIV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对于基层医院进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miR-221、miR-214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2021, 48(2):110-11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2

      摘要 (163) HTML (92) PDF 575.99 K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miR-221、miR-214与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PD患者(PD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D组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正常组(PD-N组)、轻度障碍组(PD-MCI组)、痴呆组(PD-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帕金森综合评分(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两者表达对PD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PD组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N组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较PD-MCI、PD-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均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PD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0.714、0.794(P<0.05)。结论 PD患者血清神经来源外泌体miR-221、miR-214表达水平下调;与PD病情及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PD认知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0+1
    •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

      2021, 48(2):115-11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3

      摘要 (131) HTML (84) PDF 467.66 K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炎症反应及损伤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AD患者,依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45例)和重度组(18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ADAS-Cog)评分。检测比较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及胱天蛋白酶(caspase)-1)]mRNA表达,炎症反应及损伤相关因子[核因子-κB(NF-κ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IL-18]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水平,分析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与炎症反应及损伤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ADL评分及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D病情加重,患者ADL评分逐渐减低,ADAS-Cog评分升高(P<0.05)。AD患者NLRP3、IL-1β及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NLRP3、IL-1β及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AD患者炎症反应及损伤因子NF-κB、GFAP及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NF-κB、GFAP及IL-18水平逐渐升高(P<0.05)。AD患者氧化应激因子SOD、CAT及GPX-3低于对照组(P<0.05),MDA高于对照组,且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P3、IL-1β及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及损伤因子NF-κB、GFAP及IL-18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CAT及GPX-3呈负相关,与MDA表达呈水平呈正相关(P<0.05)。NLRP3、IL-1β及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与AD患者ADL评分呈负相关,与ADAS-Cog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NLRP3在AD的发生与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其调节AD患者神经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有着密切关系。

    • 肌电图和靶基因检测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的诊断价值

      2021, 48(2):120-12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4

      摘要 (131) HTML (175) PDF 4.89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评价肌电图和靶基因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4个不同家系的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和靶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该组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肌强直、肌无力和肌萎缩及多系统受累等临床表现。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伴肌强直放电阳性率为100%;神经传导(NCS)提示,3例有部分运动神经CMAP波幅降低,余均正常。靶基因检测提示,该组患者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3'非翻译区(3'-UTR)的CTG重复异常扩增率为100%,均>50次;锌指蛋白9(ZNF9)基因的第1个内含子中CCTG重复扩增均正常。结论 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中,阳性家族史、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诊断的基础,肌电图是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中阳性率更高,靶基因分析是诊断和分型的金标准。

      • 0+1
      • 1+1
      • 2+1
      • 3+1
      • 4+1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白介素-6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2021, 48(2):126-12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5

      摘要 (118) HTML (87) PDF 468.38 K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价值以及两者与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A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3例(B组)。按ACI病情严重程度将A组分成3组,即轻度组(63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3例)。分析两组血清sEPCR、vWF在ACI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及两者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A组sEPCR、vWF、IL-6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CI严重程度增加,ACI患者的IL-6、sEPCR和vWF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CR和vWF与IL-6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和病情严重程度与sEPCR和vWF呈正相关,合理应用sEPCR和vWF检测能提升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效能。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β-淀粉样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1, 48(2):130-13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6

      摘要 (150) HTML (143) PDF 466.61 K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变化以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该院住院及留观的AIS患者20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END组(59例)和非END组(144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SAA、Aβ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A、Aβ、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与E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END组患者外周血SAA、Aβ表达水平高于非END组患者(P<0.05)。END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非END组患者(P<0.05);ASPECTS评分低于非END组患者(P<0.05)。AIS患者END程度越严重,外周血SAA、Aβ表达水平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周血SAA、Aβ表达水平升高是AIS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SAA、Aβ的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和严重程度的辅助预测指标。

      • 0+1
    • 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1, 48(2):134-137.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7

      摘要 (132) HTML (101) PDF 453.49 K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转化组12例和非脑出血转化组163例;另选取同期于200例该院体检并检查结果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溶栓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与非脑出血转化组比较,脑出血转化组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舒张压、NIHSS评分较高(P<0.05)。脑出血转化组患者溶栓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脑出血转化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NIHSS评分、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预后呈负相关。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 阿替普酶联合胞磷胆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凋亡因子及血清miR-124、miR-21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1, 48(2):138-14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8

      摘要 (99) HTML (76) PDF 958.65 K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该院AIS患者12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观察组予以阿替普酶联合胞磷胆碱,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细胞凋亡有关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B淋巴细胞瘤-2(Bcl-2)]、miR-124、miR-21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4%(57/62),对照组为77.42%(48/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sFasL、sFas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cl-2水平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miR-124、miR-21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胞磷胆碱治疗AIS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控凋亡因子、miR-124、miR-21表达减轻脑损伤,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 0+1
      • 1+1
    • microRNA-34a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U87脑胶质瘤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

      2021, 48(2):143-14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09

      摘要 (89) HTML (75) PDF 21.99 M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34a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U87脑胶质瘤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microRNA-34a NC、microRNA-34a inhibtor、microRNA-34a mimic分别转染至U87脑胶质瘤细胞,依次设为NC组、miR-34a inhibtor组、miR-34a mimic组,比较三组脑胶质瘤细胞U87增殖、侵袭、迁移情况,荧光素活性,VEG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后,miR-34a mimic组细胞增值抑制率高于NC组和miR-34a inhibtor组(P<0.05);转染48 h后,miR-34a mimic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低于NC组和miR-34a inhibtor组(P<0.05),miR-34a inhibtor组高于NC组(P<0.05);转染48 h后,miR-34a inhibtor组、miR-34a mimic组VEGF mRNA、蛋白相对水平分别高于、低于NC组[mRNA:(2.34±0.32)、(0.49±0.03)vs(1.00±0.06);蛋白:(2.42±0.16)、(0.43±0.06)vs (1.00±0.10)](F=256.230、83.750,均P<0.05)。结论 microRNA-34a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基因表达有关。

      • 0+1
      • 1+1
      • 2+1
      • 3+1
    • 脑CT灌注成像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 48(2):149-15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0

      摘要 (104) HTML (169) PDF 2.34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该院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观察组)以及同期轻型脑外伤60例(对照组),均于伤后24 h内进行头颅256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脑血流灌注率(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及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伤后24 h内脑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CBF低于对照组,M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脑干区、额叶、顶叶区CBF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正相关(rs=0.902,rs=0.891,rs=0.859,rs=0.786)。基底节丘脑区CBV与GOS评分有关。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CBF值下降,MTT值延长,且CBF值与预后呈正相关,全脑CT灌注成像对早期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0+1
      • 1+1
    • 脑膜病理检查在疑似脑膜转移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 48(2):154-15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1

      摘要 (110) HTML (371) PDF 6.68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膜病理检查在疑似脑膜转移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3月—2020年07月收治的20例初诊为脑膜转移癌的患者,在为其行脑室腹腔分流(VP)、Ommaya囊植入和脑室外引流术时取脑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该组2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的脑膜病理活检为异常,阳性率为75%,其中13例为脑膜转移瘤,另2例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和结核性脑膜炎。所有患者均无取标本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脑膜病理检查能提高脑膜转移癌的确诊率,为实施精准放疗和个性化化疗提供依据,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能够确诊脑膜转移癌的重要方法。

      • 0+1
      • 1+1
      • 2+1
    • 烟雾病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分析

      2021, 48(2):159-16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2

      摘要 (141) HTML (182) PDF 461.41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烟雾病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并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资料397例,根据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将切口愈合不良者作为观察组,愈合良好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资料,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呈正相关,并且高血压病史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是烟雾病行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 硬膜外层剥离联合人工硬膜贴敷治疗成人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初步探讨

      2021, 48(2):163-16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3

      摘要 (81) HTML (103) PDF 6.71 M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层剥离技术联合人工硬膜贴敷在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86例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硬膜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硬膜外层剥离联合人工硬膜贴敷32例)、对照1组(硬膜外层间断划开减张21例)、对照2组(硬膜扩大成形33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超声、手术时间、脊髓空洞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术区感染、术区积液、脑脊液漏、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术后瘫痪、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发生。三组间术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电生理监测、脊髓空洞缩小、住院时间、术区感染、术区积液及脑脊液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脊髓空洞缩小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生理监测、住院时间、术区感染、术区积液、脑脊液漏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硬膜外层剥离联合人工硬膜贴敷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较传统处理方式可靠、安全、有效。

      • 0+1
    • 比伐卢定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2021, 48(2):167-17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4

      摘要 (132) HTML (132) PDF 476.25 K (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比伐卢定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研究法,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作为单纯肝素组(60例),接受比伐卢定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作为比伐肝素组(60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康复性评估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停药即刻、停药1、8、24及48 h两组活化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高于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及12个月,比伐肝素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高于单纯肝素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单纯肝素组(P<0.05)。比伐肝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1.67%)与单纯肝素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卢定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抗凝效果好,且更利于术后康复。

    • 对比一期与分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并分析动脉瘤破裂原因

      2021, 48(2):171-17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5

      摘要 (119) HTML (105) PDF 475.16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与仅治疗责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二期治疗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14例颅内多发动脉破裂的瘤患者,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48例,一期仅治疗责任动脉瘤166例,二期治疗36例。临床预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结果 一期手术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的因素为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纵横比值。对于非责任动脉瘤破裂率而言,仅治疗责任动脉瘤组高于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组(P=0.037)。回归分析提示纵横比值增加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P=0.022)。结论 一期手术中全部治疗动脉瘤与仅治疗责任动脉瘤最终的预后无差异,但一期未处理的非责任动脉瘤破裂率较高,非责任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高度与瘤颈比值增加密切相关,且两次手术间隔长短无正相关。

    • >综述
    •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2021, 48(2):176-18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6

      摘要 (119) HTML (112) PDF 552.53 K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帕金森病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的大量异常神经电活动,其扰乱了正常的生理性电活动,导致一系列相关症状的产生。其中基底神经节内丘脑底核的异常神经电活动在帕金森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团内放电频率、放电模式、电振荡活动、内部网络结构的改变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出现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各种异常电活动的产生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病理机制。该文对帕金森病状态下丘脑底核异常神经电活动、相关症状及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0+1
    • 偏头痛的运动疗法

      2021, 48(2):181-18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7

      摘要 (153) HTML (254) PDF 436.92 K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动与偏头痛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科学的运动对偏头痛具有保护作用,不恰当的运动则可能诱发或加重偏头痛。既往临床试验证实,系统的运动计划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降低发作频率、头痛天数、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运动改善偏头痛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神经炎症、神经血管、心理-行为等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综述了近期文献,推荐偏头痛患者采取中等-高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单次运动30~60 min,每周3~5次,持续3个月以上,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糖酵解对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2021, 48(2):185-18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8

      摘要 (136) HTML (260) PDF 411.62 K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在分化与功能上相互拮抗。Th17/Treg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相关,对糖酵解途经的调节可影响Th17/Treg平衡,进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该文就Th17/Treg细胞的糖酵解特点,以及主要的代谢传感器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揭示Th17/Treg失衡的代谢机制,并为其失衡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急性脑梗死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1, 48(2):189-19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19

      摘要 (126) HTML (141) PDF 417.99 K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梗死(ACI)常见并发症。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是ACI的重要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可能呈负相关。脑及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神经功能改善以及“下行反事实思维” 可能是其作用机制。该综述旨在对rt-PA 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

    • 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1, 48(2):193-19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20

      摘要 (85) HTML (82) PDF 419.42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强,存在手术效果差、化疗耐药等问题,因此亟待发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于一类早期未分化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巨大的分化潜能及独特的“归巢”能力。MSCs可从人体多种组织中分离获得,组织来源不同的MSCs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发挥促瘤或抑瘤的作用。根据MSCs的“归巢”特性,将其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实现肿瘤靶向精准治疗,以期改善肿瘤耐药及复发等问题。该文将介绍近年来MSCs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2021, 48(2):197-20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21

      摘要 (118) HTML (109) PDF 444.25 K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 >临床研究
    • 脑脊液基因组测序诊断特殊链球菌脑膜脑炎

      2021, 48(2):202-20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22

      摘要 (159) HTML (151) PDF 1.78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链球菌脑膜脑炎为罕见病例,快速诊断血链球菌脑膜脑炎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关键。然而,目前的诊断技术并不支持对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脑脊液基因组测序是一种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很有前途的方法。据笔者所知,在血链球菌脑膜脑炎的诊断中使用脑脊液基因组测序的报道很少。现报告1例血链球菌脑膜脑炎的45岁男性患者,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常规检查,包括革兰染色和脑脊液培养,未发现细菌感染。然而,应用脑脊液基因组测序检测到了血链球菌。该病例报告表明,通过脑脊液基因组测序可以诊断出临床原因不明的脑膜脑炎。

      • 0+1
    • 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的高龄囊实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报道

      2021, 48(2):207-21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2.023

      摘要 (118) HTML (202) PDF 2.51 M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告1例高龄且进展较快的囊实性脑膜瘤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取得较良好的临床疗效,回顾其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该病例特点及处理方式,以期为该类型患者诊治提供参考。

      • 0+1
      • 1+1
      • 2+1
      • 3+1
      • 4+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