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开拓创新技术,推动神经外科进入机器人辅助显微手术新时代

      2021, 48(1):1-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1

      摘要 (212) HTML (153) PDF 0.00 Byte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外科是医学中最年轻且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历经肉眼下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以及微创神经外科3个重要时期。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革新,基于3D内镜成像及混合现实导航等相关先进技术的单孔显微手术机器人,即主-从式神经外科辅助手术机器人系统,有望推动神经外科进入机器人辅助显微手术新时代。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1-3]

    • 长程皮下通道脑室外引流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 48(1):4-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2

      摘要 (193) HTML (191) PDF 0.00 Byte (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长程皮下通道脑室外引流(LTEVD)技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TBI)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65例TBI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以短程皮下通道脑室外引流(STEVD)技术治疗为STEVD组,15例术后并发XDR-AB性颅内感染行LTEVD技术治疗为LTEV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规范化管理,依据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XDR-AB者同期予以脑室内多黏菌素给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特征、脑积水发生率、新增感染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TEVD组脑室内置管时间为(10.7±5.3) d,中位数10.0 d。而LTEVD组脑室内留置导管时间为(31.7±9.2) d,中位数3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TEVD技术可以安全地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超过1个月,疗效好,适用于难治性颅内感染或颅内外顽固性积液需长时程(>4周)脑脊液引流患者。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4-8]

      • 0+1
      • 1+1
      • 2+1
      • 3+1
    •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1, 48(1):9-1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3

      摘要 (139) HTML (95) PDF 0.00 Byte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20年6月期间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70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ERAS措施分为接受的观察组(35例)和不接受的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并发症及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10.15±0.27 vs 13.90±0.25)、住院费用(0.90±0.13 vs 1.30±0.09)、DDDs(2.11±0.33 vs 4.79±0.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肺部感染和GOS评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AS措施管理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留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9-12]

    • 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2021, 48(1):13-1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4

      摘要 (98) HTML (113) PDF 0.00 Byte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联合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为治疗方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手术时间(178±20) min,术中出血量(85±20) mL,血肿清除率(90±5)%,再出血2例(3.2%),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3%)。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0例(47.6%),中度残疾18例(28.6%),重度残疾5例(7.9%),植物生存4例(6.5%),死亡6例(9.5%),脑积水发生7例(11.1%)。结论 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可迅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及脑干受压,且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同时行颅内压监测,可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13-16]

      • 0+1
      • 1+1
      • 2+1
      • 3+1
    • 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分析

      2021, 48(1):17-2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5

      摘要 (93) HTML (70) PDF 0.00 Byte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新余市人民医院64例经MVD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 64例患者均为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接受MVD治疗,术后治愈48例(75.0%),缓解12例(18.8%),无效4例(6.2%),术后出现耳鸣2例,面瘫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高热6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压迫程度、手术减压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因素主要有病程、三叉神经受压程度及手术减压是否充分。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17-20]

      • 0+1
      • 1+1
    • cFN、Alb/HbA1c、IFN-γ在创伤性脑出血标准大骨瓣减压围术期的动态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联性及其预后预测效能研究

      2021, 48(1):21-2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6

      摘要 (99) HTML (70) PDF 0.00 Byte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白蛋白(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干扰素-γ(IFN-γ)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SLTC)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联性和在预测预后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该院行SLTC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219例,根据术后30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7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和3天cFN、Alb/HbA1c、IFN-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检验cFN、Alb/HbA1c、IFN-γ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术后第1、2和3天cFN、IFN-γ低于预后不良组,Alb/HbA1c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预后良好组术后第3和7天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术后第1、2和3天cFN、Alb/HbA1c、IFN-γ均与术后第1、2和3天对应的GCS评分、NIHSS评分相关(P <0.05);术后第1、2和3天cFN、Alb/HbA1c、IFN-γ均与预后有关(P <0.05);各时间点cFN、Alb/HbA1c、IFN-γ预测预后的AUC:术后第7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各指标中预测预后的AUC,cFN最大(0.857),其次是Alb/HbA1c(0.825)、IFN-γ(0.824)(P <0.05)。结论 创伤性脑出血SLTC术患者术后早期cFN、IFN-γ呈升高趋势,Alb/HbA1c呈降低趋势,术后各时间点cFN、Alb/HbA1c、IFN-γ均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意识状态有关,检测术后第7天各指标水平能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21-26]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探讨

      2021, 48(1):27-31.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7

      摘要 (78) HTML (107) PDF 0.00 Byte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拟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18例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9例。两组术前均行3D-TOF-MRA检查,另研究组在术中实施IONM技术。对比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总有效率(100.00%)及面肌痉挛患者总有效率(100.00%)均高于对照组[(90.91%)、(89.19%)](P <0.05),研究组舌咽神经痛患者疗效佳率(100.00%)与对照组(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2%)低于对照组(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减压术中应用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27-31]

    • 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1, 48(1):32-3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8

      摘要 (73) HTML (95) PDF 0.00 Byte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优化输血指征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择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78例,最终顺利实施搭桥54例。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输血与否分为A组(Hb 60~120 g/L,输血),B组(Hb>120 g/L,输血),C组(Hb>120 g/L,不输血)。选取旁路移植前(T1)、清醒拔管30 min(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7天(T4)为观察点。结果 ①T1~T3时点3组颞浅动脉(STA)主干血流最大速度(Vmax)、最小速度(Vmin)、平均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内径(ID)有差别(F值分别为10.877、16.396、19.723、9.683及16.348,P值均为0.000);②3组间比较,Vmin有差别(F =3.237, P =0.047)、RI有差别(F =3.818, P =0.029),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 >0.05);③3组Vmax、Vmin、Vm、RI及ID变化趋势无差别(均P >0.05);④与T1时点相比,3组患者T4时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增高(P <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降低(P <0.05);⑤3组T1、T4时点HCT、Hb均有差异(P <0.05)。T4时点B、C组患者HCT、Hb较T1时点降低(P <0.05);T4时点A、B组之间相比,B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T4时点B、C组之间相比,C组患者HCT、Hb增高(P <0.05)。结论 烟雾病合并贫血患者血运重建期间,输血治疗对提高脑部血流量和改善脑氧供有促进作用;未合并贫血患者其输血指征取决于烟雾病病理解剖所致脑缺血损害程度。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32-36]

      • 0+1
      • 1+1
    • LVIS jr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

      2021, 48(1):37-3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09

      摘要 (147) HTML (137) PDF 0.00 Byte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LVIS jr支架在载瘤动脉直径≤3.0 mm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7例载瘤动脉直径≤3.0 mm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 mm或体颈比<2),应用LVIS jr支架行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分析术毕即刻造影、术中并发症、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改良RANKIN量表(MRS)等随访结果。结果 37例动脉瘤患者,栓塞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1级20个(54.05%),2级6个(16.21%),3级11个(29.72%)。术中血栓事件3例(8.10%)。术后复查17例(45.94%),复查时改良Raymond分级、MRS评分较出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LVIS jr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37-39]

      • 0+1
      • 1+1
      • 2+1
      • 3+1
    • 4种常用阿尔茨海默病评测量表与提高后的服药依从性相关研究

      2021, 48(1):40-4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0

      摘要 (111) HTML (227) PDF 0.00 Byte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常用的4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心理评测量表与提高后的服药依从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7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消除服药依从性的主观消极因素(医务人员、患者及照料者),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神经精神症状问卷、基于临床医师对病情变化印象及照料者访谈量表的评测,检验两者相关性,并纳入影响依从性的客观因素进行偏相关关系分析。最后具体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各条目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 4种量表均与服药依从性均无相关性(P >0.05);偏相关分析也未显示出相关性(P >0.05)。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命令和结构性2个条目分数与服药依从性具有弱相关性(P ≤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及0.177)。结论 现有的阿尔茨海默病评测量表不能很好的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可能与实践能力相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40-45]

      • 0+1
      • 1+1
      • 2+1
      • 3+1
    • 特发性震颤听力障碍特点及其本质分析

      2021, 48(1):46-4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1

      摘要 (70) HTML (64) PDF 0.00 Byte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部分特发性震颤(ET)患者存在听力障碍,但是针对性研究较少。通过对ET患者听力障碍特点的研究,推测ET本质特征,为ET的临床诊疗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方法 采用平行组设计,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73名ET患者(146耳)和60名健康体检对照者(120耳),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问卷调查、纯音听力测试(PTA)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同时测定DPOAE的幅值。结果 调查问卷中ET组听力下降耳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客观听力测试中,ET组DPOAE和PTA检出听力下降耳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 P =0.046)。问卷调查中ET组耳鸣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ET组者在高频耳鸣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ET病程与DPOAE下降幅值之间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线性相关(r =0.948, P =0.005)。结论 听力障碍可能是ET的另一个经典非运动症状(NMS),推测ET可能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46-49]

    •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表达的影响

      2021, 48(1):50-54.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2

      摘要 (88) HTML (48) PDF 0.00 Byte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A3和DG区ephrinA5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每组各1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和大椎穴治疗8周后,分别取3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 mRNA水平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ephrinA5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phrinA5 mRNA表达下调(P <0.05)。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ephrinA5 mRNA水平上调(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phrinA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A3区,癫痫组ephrinA5蛋白水平下调;电针后ephrinA5蛋白水平上调。而在DG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电针+癫痫组,ephrinA5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很可能与ephrinA5在海马CA3区中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50-54]

      • 0+1
      • 1+1
      • 2+1
      • 3+1
    • >论著
    • 抗栓前后血小板参数对非心源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2021, 48(1):55-5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3

      摘要 (44) HTML (37) PDF 0.00 Byte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抗栓前及抗栓7 d后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MVP/PC比值和PDW/PC比值在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NCCI)中是否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7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42例NCCI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抗栓前行PC、MPV、PDW检测。抗栓后第7天,有94例患者完善了PC、MPV、PDW复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状态,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上述血小板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良预后组抗栓前的PC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而抗栓前MPV/PC、抗栓后MPV、MPV/PC、PDW、PDW/PC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抗栓治疗7 d后的MPV为NCCI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7.669, 95%CI=1.527~38.528)。ROC曲线提示抗栓后MPV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是10.13fl,曲线下面积(AUC)0.787(P <0.05),灵敏度83.33%,特异度69.50%。结论 抗栓治疗7 d后的MPV值为NCC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其有预测价值。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55-58]

      • 0+1
      • 1+1
    •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胱抑素C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1, 48(1):59-6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4

      摘要 (73) HTML (44) PDF 0.00 Byte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胱抑素C(Cys-C)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7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9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CP-1、MMP-9、Cys-C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MCP-1、MMP-9、Cys-C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CP-1、MMP-9及Cys-C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MCP-1、MMP-9、Cys-C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CP-1、MMP-9、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 =0.637、0.579、0.476,均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CP-1、MMP-9和Cys-C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64和0.688,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清MCP-1、MMP-9和Cys-C水平均可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59-62]

      • 0+1
      • 1+1
    • >论著
    • 褪黑素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的影响

      2021, 48(1):63-6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5

      摘要 (95) HTML (88) PDF 0.00 Byte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63-68]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 48(1):69-73.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6

      摘要 (132) HTML (1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又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或CD115,是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前体的生长调控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够直接参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化及生长。然而,目前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仍处于研究阶段。该文针对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综述,并阐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提供参考。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69-73]

    • >综述
    • 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1, 48(1):74-76.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7

      摘要 (83) HTML (75) PDF 0.00 Byte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觉醒障碍疾病,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感染、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生物学机制的理解。该文汇总了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最新的神经影像学进展,以期阐明该病可能的神经影像学特征。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74-76]

    • 脑小血管病患者步态障碍的脑结构改变研究进展

      2021, 48(1):77-80.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8

      摘要 (74) HTML (53) PDF 0.00 Byte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重要皮质下损害特征,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CSVD传统影像学特征中,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步态障碍最为相关,且以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WMH)和幕下WMH为著;WMH严重程度与步态障碍可能是一种阈值关系,即仅重度WMH影响步态活动。在GMV及CTh方面,CSV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少和皮质变薄均与步态障碍密切相关。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发现CSVD步态障碍患者存在着包括高级认知控制和下行运动纤维束在内的广泛白质微结构受损,且不同的白质纤维结构可能与不同的步态损害特征有关。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CSVD步态障碍神经机制的认识。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77-80]

    • 双相障碍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021, 48(1):81-8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19

      摘要 (92) HTML (83) PDF 0.00 Byte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致残率高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经常与免疫性疾病共病。其致病机制未明,现有研究支持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障碍可能是关键病因之一。目前有多项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辅助治疗双相障碍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传统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米诺环素的治疗效果不尽一致;免疫调节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吡格列酮在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上证据较多;微生态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拮抗剂等在改善胃肠道反应、疲劳等特定症状的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为双相障碍治疗困境的解除提供新选择。不过,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以验证其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81-85]

    • 朊蛋白在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1, 48(1):86-89.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20

      摘要 (86) HTML (85) PDF 0.00 Byte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型朊蛋白(PrPC)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基因敲除的研究显示PrPC在神经系统的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周围神经髓鞘的形成以及对神经毒素刺激的保护。PrPC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也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PrPC模块化结构、多种结合伴侣以及与脂质筏的密切关联的特性,使其具有组装多组分复合物的能力,从而触发不同的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分化。PrPC在大脑中参与的病理性作用仍然没有一致的定论,其错误折叠产生的异构体PrPSC是朊病毒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有证据指出PrPC在朊病毒疾病中发挥的致病作用独立于羊瘙痒病朊蛋白亚型(PrPSC),在朊病毒感染过程中,朊病毒疾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症状与大脑中PrPC而不是PrPSC的表达水平成正比。另外,PrPC可能还是一种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的蛋白,参与β淀粉样蛋白(Aβ)等聚集性蛋白的神经毒素信号转导,还充当α-突触核蛋白的细胞受体,促进其在细胞吸收以及大脑中传播。虽然朊病毒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PrPC在大脑中的作用仍然没有明确,因此探索PrPC在细胞中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86-89]

    • >临床研究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Terson’s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2021, 48(1):90-9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21

      摘要 (100) HTML (85) PDF 0.00 Byte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Terson’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Terson’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分析。结果 21例Terson’s综合征中9例患者为前颅底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2患者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其中4例行双眼玻璃体切割术;14例行单眼玻璃体切割术;3例保守治疗。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改善。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存在Terson’s综合征;建议尽早行眼科检查,以明确其是否有玻璃体出血,并进行积极的眼科治疗,帮助改善患者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90-92]

      • 0+1
      • 1+1
      • 2+1
      • 3+1
    • 嗜铬细胞瘤致脑出血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2021, 48(1):93-95.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22

      摘要 (111) HTML (108) PDF 0.00 Byte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脑出血类疾病多是由高血压引起,出血部位以内囊、壳核、丘脑等区域多见,当遇到1位血压高伴有典型症状的脑出血患者时,结合影像特点很容易做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但并非所有看似典型的“高血压脑出血”都能被医生准确把握,关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脑出血,其真正病因往往容易被忽视,病情常急剧变化,且通过一般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从而使医生对脑出血评价及诊疗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现对该院收治的1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脑出血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93-95]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中脑梗死继发双侧肥大性橄榄核变性

      2021, 48(1):96-98.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23

      摘要 (81) HTML (48) PDF 0.00 Byte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大性橄榄核变性(HOD)是一种罕见且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发病率低,易被忽略。主要继发于脑干和小脑的破坏性病变。临床典型表现为腭肌震颤和共济失调,影像学特征为T2WI高信号。现总结分析1例继发于中脑梗死的典型双侧HOD病例,以期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的认识。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96-98]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

      2021, 48(1):99-102. DOI: 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1.01.024

      摘要 (98) HTML (99) PDF 0.00 Byte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颈动脉漂浮血栓为一种细长的血管内漂浮物,多见于颈内动脉,常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可造成血管重度狭窄或者漂浮物脱落导致下游流域内多发脑栓塞,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脑疝等,并危及生命。其发病率及识别率低、病因多样,治疗方法包括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目前尚无指南可循。现报道应用替罗非班成功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患者1例,以提高对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1): 99-102]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