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7(6):569-574.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1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危险因素及其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为样本,入院后采集基本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MB组(176例)和非CMB组(124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1年内再发梗死、脑出血和病死率,分析影响CMB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CMB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结果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和脑白质疏松为CM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MB组和非CMB组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率分别为14.20%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出血率分别为9.18%、10.64%和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CMB患者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及脑白质疏松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的危险因素。CMB可导致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风险增加,重度CMB者更甚。
2020, 47(6):575-580.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2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年初诊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26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将患者分为内中膜增厚组(116例)及斑块组(152例),斑块组根据半定量法分为I级斑块组(62例)、Ⅱ级斑块组(47例)及Ⅲ级斑块组(43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颈动脉内膜正常的青年10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LR与NLR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评价PLR和NLR在颈动脉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水平高于内中膜增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高于Ⅱ级斑块组(P<0.05)和I级斑块组(P<0.05);Ⅱ级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水平高于I级斑块组(P<0.05)。斑块组患者PLR及NLR数值与斑块等级呈正相关(r=0.687、0.718,P<0.05)。P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63~0.790),截断值为111.08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89、0.612;NLR预测颈动脉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0.586~0.723),截断值为2.24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09、0.511。结论 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PLR及NLR可能与颈动脉内皮炎症反应有关,与颈动脉斑块评分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2020, 47(6):581-586.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3 CSTR:
摘要:目的 检测黏蛋白16(MUC16)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下调MUC16基因表达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9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86例及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MUC16蛋白表达水平,培养U87细胞并分为MUC16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U87细胞中MUC16表达情况,以及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UC16蛋白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3.26%,正常脑组织为2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C16蛋白在不同WHO分级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16干扰组MUC16 mRNA相对表达量,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A)值、24和48 h时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MUC16呈高表达,且与WHO分级呈正相关,下调U87细胞中MUC1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2020, 47(6):587-594.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4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白头翁皂苷D (PSD)对胶质瘤细胞U251MG转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U251MG细胞活力;选用0.0、1.0、2.0及5.0 μmol/L PSD处理U251MG,将细胞分为4组:PSD 0.0 μmol/L组、PSD 1.0 μmol/L组、PSD 2.0 μmol/L组和PSD 5.0 μmol/L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状况;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SD抑制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U251MG细胞活力。与PSD 0.0 μmol/L组相比较,PSD 1.0、2.0及5.0 μmol/L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1),MMP-2、uPA、PAI-1、VEGF、c-MET蛋白水平降低(P<0.05),PSD 1.0 μmol/L组细胞侵袭数降低(P<0.05),PSD 2.0及5.0 μmol/L组细胞侵袭数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 PSD通过靶向c-MET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MG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2020, 47(6):595-601.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5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替莫唑胺(TMZ)与替莫唑胺联合肿瘤治疗电场(TTF)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ce、Embase、Ovid、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谷歌学术自建库至2020年4月5日的文献,筛选TMZ和TTF+TMZ进行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把总体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结局指标,最后使用Review Manag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篇研究,共1091例患者,其中单纯TMZ组381例,TTF+TMZ组710例。TTF+TMZ组的平均OS (26.9个月)和平均PFS (14.7个月),优于单纯TMZ组的平均OS (12.63个月)和平均PFS (5个月)(P<0.01)。结论 TTF+TMZ治疗GBM的有效性优于单纯使用TMZ的患者。
2020, 47(6):602-605.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6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50 mL)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和ERAS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ERAS理念方案),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血清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ERAS围手术期组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与传统围手术期组相比,ERAS围手术期组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ERAS围手术期组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优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ERAS围手术期组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联合ERAS理念能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可加快恢复速度,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2020, 47(6):606-610.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7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临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6例(2017年11月—2019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七氟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统计两组围术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麻醉后15 min (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水平、脑氧代谢情况、拔管、睁眼及恢复自主呼吸用时、不良反应。结果 (1)血流动力学: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SBP、SPO2有差别(P<0.05),②组间HR、MAP、SBP、SPO2有差别(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R、MAP、SBP、SPO2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2)脑氧代谢:①不同时间点的CERO2、Da-jvO2有差别(P<0.05),②组间CERO2、Da-jvO2有差别(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CERO2、Da-jvO2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3)拔管、睁眼及恢复自主呼吸用时:研究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可抑制其波动程度,并能改善脑氧代谢状态,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安全可靠。
2020, 47(6):611-613.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8 CSTR:
摘要:Percheron动脉(AOP)是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解剖变异形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AO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报道1例AOP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病例,其特点是双侧丘脑梗死呈进展性,但早期弥散加权成像未随卒中进展而出现相应弥散受限信号,多次复查后方出现与症状相符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本例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探讨AOP梗死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2020, 47(6):614-617.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09 CSTR:
摘要:目的 报告1例首发症状为眼部软组织受累的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儿。方法 对该例患儿进行临床、影像和基因组全外显子序列分析,根据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型。结果 患儿10岁,临床表现为右眼凸起,右眼睑肿胀,伴腰背部、头皮少量散在病变,眼部超声结果符合常见神经纤维瘤肿物超声表现,头颅CT与磁共振检查提示存在多处散发病灶,临床表型更接近Wishart重型。基因检测提示患儿NF2基因第12外显子c.1228C>T新发突变,导致编码第410位谷氨酰胺(Gln)的密码子C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AG (Gln410Ter),造成NF2截短为409个氨基酸,父母NF2基因为野生型,患儿NF2基因这种突变严重等级分级属于3级。结论 儿童NF2患者常无典型的前庭神经鞘瘤相关性症状,该例NF2患儿起病隐匿,无听力视力损害,首发症状仅为右眼软组织及少许散在皮肤病变,但现阶段影像学证据提示患儿可能属于症状较重的Wishart型。NF2基因的c.1228C>T突变此前罕有报道,该突变可能使患者发病较早,预后不佳。
2020, 47(6):618-622.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0 CSTR:
摘要:Klotho (KL)蛋白是由抗衰老基因KL编码的单次跨膜蛋白,是一种在细胞代谢和稳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循环因子。用Klotho蛋白对神经元进行预处理,可以减轻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毒性β淀粉样蛋白和谷氨酸盐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提示Klotho蛋白在AD发病过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最近研究发现,AD患者脑脊液中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而过表达KL基因的AD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且该作用与其抗衰老作用无关。在AD早期,提高Klotho蛋白水平可作为一种治疗策略,防止病情恶化,改善AD患者的预后。由此可见Klotho与AD发病密切相关。
2020, 47(6):623-627.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1 CSTR:
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早期具有可逆性。近年来弥散张量成像(DTI)以其定量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MCI患者海马、穹隆、扣带回和胼胝体的DTI指标变化明显,可用于MCI的早期识别和病情评估及预测,且多个指标联用可能增加其准确性。MCI患者DTI表现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关性,尤其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较为确定。MCI亚型中,遗忘型MCI (aMCI)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更高,其部分各向异性(FA)值越低、平均弥散度(ADC)值越高预示着转化为AD的可能性越大;DTI技术对AD与MCI患者脑白质的差异较为灵敏,AD的脑白质病变范围更广、程度更重。但目前关于DTI在MCI中的应用尚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苗素云 , 刘志强 , 赵君 , 仲丽霞 , 赵琳 , 唐吉友
2020, 47(6):628-632.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2 CSTR:
摘要:睡眠是一个自我平衡调节的生理过程,这个自我平衡的特性已经纳入睡眠调控的双历程模式,即睡眠的稳态调节和昼夜节律调节。如果睡眠的稳态调节和昼夜节律调节功能失调,或者清醒系统功能过强,都可能导致失眠。失眠具有慢性化倾向,3P模型认为,个体的易感性和先天倾向遇到诱发因素,会导致急性失眠。而负性想法和非适应性的应对行为将产生条件性唤醒,多次重复后即习得并维持至慢性失眠。目前对慢性失眠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类作用与睡眠药物相当、没有副作用、复发次数更少,并且远期效果优于睡眠药物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该疗法包括渐进性放松、生物反馈、认知方法、刺激控制、时间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等,但目前在临床上未被充分利用,建议将CBT-I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
2020, 47(6):633-636.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3 CSTR:
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快速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为特点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多神经根神经病。随着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药引起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轴索型GBS,以四肢弛缓性瘫痪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急性、严重且快速进展的周围神经受累,较其他轴索型GBS病情重,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取代血浆置换成为GBS首选治疗方法,推荐剂量为0.4 g/(kg·d),连续静滴5 d,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及时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和康复治疗,可改善预后。
2020, 47(6):637-640.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4 CSTR: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及早恢复血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机械取栓因其时间窗相对宽以及血管再通率高而备受关注。机械取栓在医疗器械上经历了从MERCI取栓系统到Solitaire FR支架、Revive SE取栓器、3D支架取栓器和Penumbra系统等的改进,取栓成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g评分低于2分)逐渐得到提高。对取栓治疗失败的补救措施进行研究。而且对特殊人群(醒后卒中、儿童、高龄、妊娠)脑卒中的取栓应用也有成功使用的研究报道。总之,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急性闭塞的脑部大血管,从而及时恢复急性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达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效果。随着取栓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效果越来越好。
2020, 47(6):641-644.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5 CSTR:
摘要:雷诺现象是在寒冷或压力状态下由血管痉挛引起的指(趾)端的3阶段颜色反应,常伴疼痛、麻木、僵硬甚至溃疡。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尚无特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进展,A型肉毒毒素开始运用于治疗雷诺现象,且已证实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缓解雷诺现象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缓解、血流改善、皮温升高,及溃疡愈合改善等。因此,A型肉毒毒素已经成为缓解雷诺现象严重血管痉挛症状的一种新手段,但其拮抗小动脉异常收缩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对雷诺现象的病理机制及A型肉毒毒素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为肉毒毒素治疗雷诺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2020, 47(6):645-649.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6 CSTR: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了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外,常伴随胃肠道症状,在不同疾病患者体内可观察到相应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可通过外周神经、免疫等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肠道菌群失调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模型动物或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症状改善。该文就粪菌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 47(6):650-655.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7 CSTR: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大脑是"免疫豁免"器官,对病原体和肿瘤的免疫监视有限。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神经学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窥探到淋巴系统的踪迹。最近的几项研究证实了脑膜淋巴管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描述。脑淋巴管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明确,揭开了颅内流体动力学的大致全貌,解答了临床中许多疑问。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文通过回顾中枢淋巴网络的研究历史,总结出大脑组织液(ISF)和脑脊液(CSF)的循环过程,并简要介绍了该淋巴系统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中的意义。
2020, 47(6):661-666.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19 CSTR: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以胶质母细胞瘤(GBM)为代表的实体瘤治疗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该文简要回顾了GBM的治疗现状、CART的治疗原理及有效靶点,并分析其疗效不显著的各种原因,总结目前有希望的改进策略。
2020, 47(6):667-672. DOI: 10.16636/j.cnki.jinn.2020.06.020 CSTR:
摘要: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累及脑和脊髓,多发于儿童。基因分型的新分类方法,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室管膜瘤的分型、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地址: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
邮编:410008
电话:0731-84327401
传真:0731-84327401
E-mail: jinn@vip.163.com
网址:http://www.jinn.org.cn/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