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谱

      2019, 46(6):589-59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1 CSTR:

      摘要 (82) HTML (0) PDF 1.47 K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对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MG)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预测对AchR-MG发病可能产生影响的通路,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了AchR-MG特异性表达的miRNA。利用TargetScan、miRanda进行靶基因交叉预测,利用基因条目(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性miRNA 28种,其中上调17种,下调11种。差异最显著的前5个为:mmu-miR-3968、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miR-4785预测到METTL22、TMEM38A、ZNF324、ITGB4、CDC34等395种靶基因。最终识别了319条GO term(P<0.01),获得了119个的风险通路(P<0.05)。结论 AchR-MG特异性表达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等28种miRNA。以Wnt信号通路为代表的多种通路可能参与AchR-MG的发病。

    • 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2019, 46(6):596-60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2 CSTR:

      摘要 (95) HTML (0) PDF 1.13 K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4例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2例出现皮肌炎样皮疹,3例出现吞咽困难,2例出现肢体水肿。3例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1例正常;4例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害;4例下肢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组织水肿信号;4例血清抗NXP2抗体阳性。肌肉病理3例表现为束周萎缩,血管周围和肌束膜炎性细胞浸润;1例表现为间质水肿。4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例患者好转,1例出院后意外死亡。结论 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以皮肌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水肿,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水肿信号;主要病理特点为束周萎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 帕金森病患者双眼竞争的研究

      2019, 46(6):601-60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3 CSTR:

      摘要 (60) HTML (0) PDF 908.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双眼竞争范式,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32例(PD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例(HC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眼竞争范式进行双眼竞争交替速率的检查。结果 PD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0.24±0.07)Hz]较健康对照组[(0.35±0.11)Hz]显著减慢,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00)。结论 PD患者双眼竞争交替速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慢,推测因其额叶﹣基底节的神经通路损伤从而削弱了知觉的交替变化而影响了双眼竞争交替速率。

    • 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研究

      2019, 46(6):605-60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4 CSTR:

      摘要 (65) HTML (0) PDF 887.00 Byte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偏头痛右向左分流患者与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诊断符合国际头痛诊断分类的偏头痛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右向左分流定义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监测到至少一个及以上栓子信号。脑白质病变的评定为:深部或皮质下白质T2加权像及FLAIR成像高信号。脑白质病变使用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 最终纳入254个患者(57.1%为女性)。143例受试者存在右向左分流(56.3%)。149例患者存在脑白质病(58.7%)。与脑白质病变阴性组(n=105)相比,右向左分流在脑白质病变阳性组(n=149)明显增高(69.1% vs 38.1%,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相关。

    • 偏头痛慢性转化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019, 46(6):609-61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5 CSTR:

      摘要 (50) HTML (0) PDF 903.00 Byte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 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患者72例及EM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BMI(P=0.000)、病程(P=0.000)、基线头痛发作频率(P=0.000)、基线头痛持续时间(P=0.03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0.000)、焦虑自评量表(SAS,P=0.000)及抑郁自评量表(SD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68,95%CI:1.148~1.876)、病程(OR=1.102,95%CI:1.022~1.188)、基线头痛发作频率(OR=1.461,95%CI:1.247~1.711)、睡眠质量(OR=1.494,95%CI:1.198~1.864)、焦虑状态(OR=1.201,95%CI:1.048~1.376)是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体重、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病程、改善心境状态与睡眠质量,有可能延缓偏头痛的慢性进展。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微栓子对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

      2019, 46(6):614-61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6 CSTR:

      摘要 (46) HTML (0) PDF 886.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微栓子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PIS患者及同时期非进展的缺血性卒中病人62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颈动脉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48 h内微栓子检查,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微栓子阳性PIS患者病灶多位于皮质(P<0.05)。PIS与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服用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栓子(OR=7.246,P=0.001)、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3.879,P=0.007)、颈动脉斑块(OR=4.177,P=0.007)、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OR=4.304,P=0.046)、院前服用降压药物(OR=3.734,P=0.01)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是PIS危险因素,且微栓子更具预测价值。

    • 脑灌注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

      2019, 46(6):618-62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7 CSTR:

      摘要 (42) HTML (0) PDF 878.00 Byte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灌注压(CP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并进行CPP检测的50例aSAH患者,其中19例发生DCI。统计所有患者低于各CPP阈值的时间总比例,通过ROC曲线及二元logisctic回归分析比较CPP与DCI的相关性。结果 CPP低于50 mmHg、55 mmHg、60 mmHg、65 mmHg的时间比例对DCI的预测阈值分别为0.28%(AUC=0.778)、3.0%(AUC=0.756)、10.8%(AUC=0.749)、16.1%(AUC=0.718),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均与DCI的发生相关(P<0.05)。而CPP低于70 mmHg、75 mmHg、80 mmHg的时间比例对DCI的预测阈值分别为24.8%(AUC=0.697)、49.6%(AUC=0.686)、55.9%(AUC=0.672),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均与DCI无相关性(P>0.05)。结论 aSAH患者发生DCI的风险与CPP降低有关,而维持CPP在70 mmHg以上可能有助于预防DCI发生。

    •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和预后分析

      2019, 46(6):622-62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8 CSTR:

      摘要 (69) HTML (0) PDF 991.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01月至2019年05月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并入院时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有完整临床数据的患者共346人。按准入及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101人)及血肿未扩大组(245人),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是否有糖尿病史、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头颅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心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糖值(GLU)、血清钙(CA)、血清镁(M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功能(PT、APTT、FIB)、入院血压(SBP、DBP)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血肿量、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肿未扩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结论 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预后更差。

    • 诱导升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2019, 46(6):628-63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09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992.00 Byte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诱导升压对其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诱导升压以及无诱导操作,在24~36小时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结果 共有24名患者被纳入到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诱导组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的差异。在本研究中,在CTP1和CTP2两个时间点之间,诱导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为12 mmHg(95%置信区间,8.7~14.8 mm Hg),高于对照组。诱导组的所有患者在CTP2时间点时,仍然能够耐受诱导血压的升高。诱导组患者的总CBF变化为0.1(-31~43)ml/100g/min,而对照组为-8.3(-41~30)ml/100g/min,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诱导升压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影响。

    • CT血管成像和CT灌注点征的联合应用在选择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中的价值

      2019, 46(6):632-63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0 CSTR:

      摘要 (63) HTML (0) PDF 968.00 Byte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抽吸术或开颅手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30~60ml)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221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是否同意行颅脑CTA及CTP检查,分为研究组(同意检查者)105例,对照组(不同意检查者)116例,研究组CTA或CTP点征阳性者,入开颅手术亚组32例,CTA和CTP点征阴性者入抽吸亚组7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亚组39例,抽吸亚组77例。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联合应用CTA、CTP点征在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率分别为77.1%、3.8%、3.8%、2.9%,对照组分别为52.6%、18.1%、15.6%、1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A、CTP点征选择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白藜芦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2019, 46(6):636-64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1 CSTR:

      摘要 (49) HTML (0) PDF 1.26 K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肿区脑组织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H组和SAH+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16只。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SAH组和SAH+白藜芦醇组在构建模型前15 min和构建模型后5min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白藜芦醇各一次。于构建模型后72小时利用NSS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获取保存脑组织。利用ELISA检测脑组织内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利用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功能下降(P<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下降(P<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表达水平降低、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促进SAH后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减轻了神经炎症和神经功能损伤。

    • 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2019, 46(6):641-64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2 CSTR:

      摘要 (46) HTML (0) PDF 935.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复合手术与栓塞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和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3例复合手术与16例栓塞手术病例。结果 术后栓塞组术后发生2例脑积水、1例脑梗死、1例脑血管痉挛,复合组未发生;两组各有1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复合组2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栓塞组未发生;两组各有1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复合组有4例功能障碍,栓塞组有8例功能障碍;两组出院及随访GOS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1例1年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复合组未发生,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手术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上有一定优势。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2例临床分析

      2019, 46(6):645-64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3 CSTR:

      摘要 (48) HTML (0) PDF 1.37 K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27~81岁,患者平均年龄52.6岁。垂体腺瘤包括微腺瘤10例,大腺瘤38例,巨大腺瘤14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后行神经影像、内分泌及视力检查的随访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62例患者中,全切50例,次全切9例及大部切除3例。术后患者内分泌治愈率34.6%,视力改善率92.3%,头痛改善率83.3%。术后短暂性尿崩12例,短暂脑脊液鼻漏5例,无永久性尿崩、脑脊液鼻漏。无颅内感染、昏迷、植物生存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脑室冲洗与常规脑脊液置换在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中的比较研究

      2019, 46(6):650-65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4 CSTR:

      摘要 (62) HTML (0) PDF 887.00 Byte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脑室冲洗与常规脑脊液置换在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病人90例。随机分成脑室冲洗组、脑室外引流组和腰大池外引流组,每组30例。脑室冲洗组行两侧脑室冲洗;脑室及腰大池外引流组行脑室和腰大池引流,3组病人脑脊液蛋白﹤500 mg/L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术后7 d、14 d脑脊液蛋白含量、等待分流手术的时间、颅内感染及堵管发生率。结果 脑室冲洗组等待分流手术的时间1.87 d,明显短于两常规组(P<0.01),术后7 d脑脊液蛋白含量523.45 mg/L,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14 d后无明显差异。脑室外引流组颅内感染发生率30%,明显高于脑室冲洗组(P<0.05)。3组堵管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脑室冲洗能明显加快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病人的手术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 88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研究

      2019, 46(6):654-65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5 CSTR:

      摘要 (49) HTML (0) PDF 921.00 Byte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88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术后随访1年,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8例患者中,49例(56.0%)即刻治愈;32例(36.0%)延迟愈合;4例(5%)未愈;3例(3%)复发;本组总有效率为92.05%(81/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10/88)。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术中应注意小脑保护、责任血管的成功判断、减压材料的大小与放置方式,同时严密缝合硬膜。

    • 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9, 46(6):657-66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6 CSTR:

      摘要 (130) HTML (0) PDF 1000.00 Byte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42例,给予护士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NRS20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实施时间低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士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可规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实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经验交流
    • 颅眶沟通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9, 46(6):662-66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7 CSTR:

      摘要 (67) HTML (0) PDF 1.09 K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病例报道
    • 表现似脊髓病变的延髓梗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9, 46(6):665-66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8 CSTR:

      摘要 (41) HTML (0) PDF 1.01 K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雌激素相关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1例报道

      2019, 46(6):668-67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19 CSTR:

      摘要 (44) HTML (0) PDF 1.41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miRNA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9, 46(6):671-67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0 CSTR:

      摘要 (80) HTML (0) PDF 1006.00 Byte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miRNA可通过调控AD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分泌酶1(BACE1)、tau等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和神经炎症相关的胶质细胞的激活影响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miRNA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RNA对AD诊断及治疗的策略提供依据和思路。

    • 多发性硬化相关动物模型的最新进展

      2019, 46(6):676-67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1 CSTR:

      摘要 (65) HTML (0) PDF 876.00 Byte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的多种实验性脱髓鞘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多发性硬化(MS)多样性,但都不能完全模拟MS的各种特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用于阐述MS的神经炎性机制;毒素相关脱髓鞘模型适用明确了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理特点以及脱髓鞘和髓鞘再生;病毒诱导的脱髓鞘模型支持一些假设的环境因素;斑马鱼模型则具有快速发病和基因可调控型。我们将分别综述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其与MS的相关性。

    • 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研究现状

      2019, 46(6):680-68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2 CSTR:

      摘要 (52) HTML (0) PDF 872.00 Byte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侧支循环被广泛认为对急性脑梗死具有重大影响,包括缺血损伤的进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并且还影响脑梗死后的血管再通、再灌注、出血性转化和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在早期挽救缺血组织,扩大血管再通治疗时间窗,使得缺血组织从延迟的再灌注中获得良好临床结果。因此,目前认为侧支循环是脑梗死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2019, 46(6):684-68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3 CSTR:

      摘要 (62) HTML (0) PDF 953.00 Byte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周围间隙(PV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具有一定生理和免疫功能。扩大的PVS(EPVS)长期以来被视为良性改变,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EPVS与多种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相关,其在脑内的分布特点对疾病的性质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本文将就EPVS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评价及其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以综述。

    • 线粒体丙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突变相关的脑白质病研究进展

      2019, 46(6):688-69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4 CSTR:

      摘要 (63) HTML (0) PDF 941.00 Byte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粒体丙氨酰t-RNA合成酶(AARS2)基因突变相关的脑白质营养不良(AARS2-L)非常罕见,以进行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步态、认知功能下降伴额叶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女性患者常伴有卵巢功能的衰竭。头颅磁共振特点为额顶叶白质、脑室周、胼胝体弥漫性脱髓鞘,且不对称;亦可累及内囊水平的锥体束。其病理表现包括:髓磷脂丢失、白质稀疏、胶质细胞增多、轴突球体增多。该疾病需与成年发病的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和颗粒样胶质细胞等疾病进行鉴别,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研究进展

      2019, 46(6):692-69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6.025 CSTR:

      摘要 (60) HTML (0) PDF 1.31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积水作为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起病14天后出现的交通性脑积水。虽然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颗粒堵塞、蛛网膜下腔纤维化导致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有关。通过文献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杂。动脉瘤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多数研究认为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关。终板造瘘术是指在开颅夹闭过程中打开终板膜,使三脑室与基底池相通,其与慢性脑积水的关系尚不明确。脑脊液引流被许多研究证实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许可通过改进引流方式增加预防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