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硬脊膜动静脉瘘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一种新的手术预后评分系统

      2019, 46(5):475-47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1 CSTR:

      摘要 (60) HTML (0) PDF 1.23 K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s)患者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1例SDAVF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治疗组30例(SDAVFs切断术,不包括SDAVFs栓塞术)及非手术治疗组11例(拒绝手术,选择药物或物理治疗者),运用Aminoff and Logue评分(Aminoff and Logue Score,ALS)量化脊髓功能情况,分析SDAVFs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治疗组影像学治愈率100%,临床症状改善率36.7%(11/30),症状无变化者63.3%(19/30),临床症状加重者0%(0/30);非手术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0%(0/11),症状无变化者27.3%(3/11),临床症状加重者72.7%(8/11);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SDAVFs患者功能预后(P=0.017);而患者治疗时年龄(P=0.020)、患病时间(P=0.037)、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长度(P=0.020)及患病当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P=0.035)与患者手术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并提出全新的SDAVFs手术预后评分系统,7~8分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高,而4~6分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P=0.000)。结论 SDAVFs切断术影像学治愈率极高,且相对于非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亦较明显;根据相关预后因素(年龄、患病时间、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长度及患病当时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提出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预后评分系统,可用来评估预后。

    • 凝血酶体外诱导模拟脑室出血后大鼠蛛网膜细胞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19, 46(5):480-48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2 CSTR:

      摘要 (57) HTML (0) PDF 1.11 K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凝血酶(thrombin)刺激体外培养大鼠蛛网膜细胞后纤维化程度的变化,探讨其与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后大鼠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SD大鼠蛛网膜细胞,经不同浓度凝血酶刺激,在体外模拟脑室出血(IVH)后慢性脑积水大鼠的蛛网膜细胞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免疫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 ,ICC)鉴定传代培养的SD大鼠蛛网膜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 8/18)和桥粒蛋白(Desmoplakin)的表达。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纤维化因子(Col-I、Col-III、TGF-β1、α-SMA)的表达,观察其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比较各组细胞的表达差异。结果 (1)培养的蛛网膜细胞标志物Cytokeratin和Desmoplakin表达阳性。(2)凝血酶可诱导蛛网膜细胞纤维化,在50u/ml浓度下,蛛网膜细胞纤维化程度最明显。(3)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纤维化程度明显。结论 体外可以稳定培养大鼠蛛网膜细胞。凝血酶诱导的蛛网膜细胞各种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构建成功的纤维化蛛网膜细胞有利于下一步深入研究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机制。

    • 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血肿伴铸型的对比分析研究

      2019, 46(5):485-48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3 CSTR:

      摘要 (43) HTML (0) PDF 1.10 K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 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2019, 46(5):490-49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4 CSTR:

      摘要 (37) HTML (0) PDF 1.22 K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 右美托咪定对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氧摄取率及脑脊液氨基酸的影响

      2019, 46(5):495-49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5 CSTR:

      摘要 (39) HTML (0) PDF 1.08 K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脊液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60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全麻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2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开颅时(T2)、术毕时(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CERO2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水平。结果 试验组T1、T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T0时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1、T2、T3时CERO2水平较T0时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As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可升高CERO2,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脑脊液氨基酸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 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 46(5):500-50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6 CSTR:

      摘要 (55) HTML (0) PDF 979.00 Byte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并分为L组和D组,每组50例,L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控制在45~60,D组BIS控制在30~45。记录患者诱导前(T0)、置入气管导管前(T1)、切皮时(T2)、缝皮时(T3)、定向力恢复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L组和D组T1~T3时MAP、HR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后第1、3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幕上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术中BIS值维持在30~45对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 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现况调查

      2019, 46(5):504-50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7 CSTR:

      摘要 (51) HTML (0) PDF 925.00 Byte (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来院体检的2105名老年高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5名天津老年高知人群平均MoCA得分为26.81±1.85,MCI检出402人,检出率为1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1.23,P<0.01)和甘油三酯异常(χ2=5.84,P<0.05)对老年人MCI的检出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9,95%CI:0.42~0.70)、未饮用葡萄酒(OR=0.63,95%CI:0.40~0.99)、甘油三酯异常(OR=1.34,95%CI:1.09~1.71)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影响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MCI检出的因素中女性、未饮用葡萄酒是保护因素,甘油三酯异常是危险因素,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2019, 46(5):509-51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8 CSTR:

      摘要 (57) HTML (0) PDF 612.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基因C766T位点多态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LRP-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1 gene、阿尔茨海默病等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4个数据库,对1997年1月至2019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LRP-1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综合数据分析,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中国人AD发病相关,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人携带CC基因型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CT/TT基因型的1.477倍,携带C等位基因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1.669倍。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汉族人AD发病亦相关,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人携带CC基因型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CT/TT基因型的1.711倍,携带C等位基因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2.005倍。结论 LRP-1基因C766T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AD发病风险相关,携带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大风险发生AD。

    •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9, 46(5):515-51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09 CSTR:

      摘要 (136) HTML (0) PDF 934.00 Byte (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发生率、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为PSH组和对照组,发病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结果(按照Synek标准分级)、重症监护时间(ICU时间)和GOS评分的差异。结果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SH的发生率为26.19%(33/126)。在随访成功的83例患者中,PSH组26例,对照组57例;PSH组患者年龄(35.19±13.11)岁较对照组(42.86±16.17)岁年轻、GOS评分(1.88±0.99)分较对照组(2.53±1.36)分低、意识恢复的患者(6例,23.08%)较对照组(28例,49.12%)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机制、GCS评分、CRS-R评分、脑电图分级和ICU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H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年龄相对年轻,PSH的出现会阻碍患者意识恢复。

    • 既定训练动作的广场舞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9, 46(5):520-52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0 CSTR:

      摘要 (65) HTML (0) PDF 921.00 Byte (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既定动作的广场舞训练对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且每半个月提供一次时间为1 h的非运动性健康教育课程。治疗组患者学习特定动作,按规定时间进行训练;对照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干预前后均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认知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MoCA得分(23.23±2.17)、MMSE得分(23.25±2.34)分别高于干预前(19.93±2.97),(19.9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oCA得分、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定动作的广场舞训练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效。

    • 2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分析及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体会

      2019, 46(5):524-52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1 CSTR:

      摘要 (55) HTML (0) PDF 1.07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25例CE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TCD监测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4±10岁,男性23例,女2例。其中,左侧颈动脉狭窄11例(44%),右侧13例(52%),双侧狭窄而右侧较重者1例(4%)。除3例术中发生探头移位而未记录完整(均使用转流)外,余22例均全程监测。可根据CEA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了解术侧颈动脉远端供血情况,以确定是否转流。同时全程监测微栓子情况;术后有1例(4%)患者出现轻度神经系统缺损症状;2例(8%)出现谵妄;余22例(88%)未出现新发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CEA可有效解除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易损斑块、降低卒中风险,术中TCD监测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一定保障。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2019, 46(5):528-53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2 CSTR:

      摘要 (55) HTML (0) PDF 961.00 Byte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166例自发性SAH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VS分为CVS组72例和对照组9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C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结果 SAH后13 d内血清ACE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CVS组患者入院时血清ACE基线水平高于对照组(t=2.136,P=0.048)。AC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29;χ2=6.080,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自发性SAH患者,携带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OR=1.473,95%CI:1.068~2.610,P=0.021)。结论 对于自发性SAH患者,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VS发生相关。

    • 脑小血管病患者病程进展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9, 46(5):532-53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3 CSTR:

      摘要 (65) HTML (0) PDF 929.00 Byte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病程进展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诊断为CSV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头颅MRI检查。采集外周血,利用ELISA检测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因子Hcy、TNF-α、IL-6和CRP的表达水平。对所纳入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随访期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根据随访观察结果,将所纳入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TNF-α、IL-6和CRP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与CSVD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患者中,病程进展的有38例,病程无进展的有22例。与病程无进展组相比,病程进展组患者血清Hcy(17.62±7.23 VS 11.35±5.41,P=0.007)和IL-6(17.46±6.97 VS 8.48±4.67,P=0.001)的表达水平高;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无差异。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CSVD患者的病程进展与血清Hcy(r=0.587,P=0.015)和IL-6(r=0.644,P=0.009)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而与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CSV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子Hcy、IL-6的表达水平与病程进展存在相关性,检测这些因子的表达对于判断病情预后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临床经验交流
    • 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并文献复习

      2019, 46(5):536-53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4 CSTR:

      摘要 (136) HTML (0) PDF 1.00 K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2017.1-2018.11期间收治的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3个月。其中19例单侧引流,2例双侧引流。10例积血引流干净,脑组织膨起。7例积血引流干净,但脑组织未完全膨起,遗留硬膜下积液。4例残留少量血肿。3个月后复查,1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症。4例高龄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 局麻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经鼻入路神经内镜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18例临床分析

      2019, 46(5):539-54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5 CSTR:

      摘要 (96) HTML (0) PDF 1.49 K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内镜经鼻切除的鞍区及斜坡肿瘤18例患者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66.7%),次全切除6例(33.3%)。术后10患者头痛症状均改善(100%)。9例视力受损患者术后视力均改善(100%)。术后5例有一过性尿崩症(27.8%),2例颅内感染(11.1%)。临床随访16例(88.9%),随访时间为1 ~ 25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9个月。未见患者出现永久性尿崩、脑脊液鼻漏、复发等情况。结论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鞍区及斜坡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超早期半翼点切口经侧裂锁孔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2019, 46(5):544-54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6 CSTR:

      摘要 (48) HTML (0) PDF 1002.00 Byte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在超早期内(≤6 h)采用半翼点切口经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12例术后随访3~6个月,依据GOS评分,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 超早期半翼点切口经侧裂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早期康复等优点。

    • >病例报道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致低血压1例报道

      2019, 46(5):546-54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7 CSTR:

      摘要 (58) HTML (0) PDF 947.00 Byte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出血型烟雾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报道

      2019, 46(5):548-54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8 CSTR:

      摘要 (52) HTML (0) PDF 996.00 Byte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手术意义的探讨

      2019, 46(5):550-55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19 CSTR:

      摘要 (74) HTML (0) PDF 908.00 Byte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所有去骨瓣后的患者均会遗留颅骨缺损,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外观上,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颅骨修补可以改善一些特异的颅骨缺损症状,不单可以保护骨瓣缺损处的脑组织,而且可以通过调节颅内压力的变化改善脑血流灌注、脑脊液循环、脑代谢能力等,进而使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本文回顾了去骨瓣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通过介绍颅骨缺损后一些特殊的症状群,将颅骨修补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手术的时机进行综述。

    • 细胞外基质对胶质瘤侵袭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9, 46(5):554-55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0 CSTR:

      摘要 (61) HTML (0) PDF 919.00 Byte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其侵袭性生长方式使得手术不能有效切除,是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及其受体、肌腱生长蛋白、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且已有多种针对细胞外基质起作用的药物被证明对胶质瘤有效,深入研究细胞外基质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方向。

    • 白细胞介素在脑出血后再出血中的作用探讨

      2019, 46(5):557-56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1 CSTR:

      摘要 (68) HTML (0) PDF 928.00 Byte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出血后再出血,又称血肿扩大,临床表现为患者意识,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认为,颅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是HE发生的首要原因。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等)通过介导炎症级联反应,产生神经毒性物质,改变血流动力学,破坏血管结构,诱发脑出血后再出血,但其神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故本综述在此探讨白细胞介素在脑出血后再出血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痴呆:基因、分子标志物及代谢

      2019, 46(5):561-56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2 CSTR:

      摘要 (79) HTML (0) PDF 922.00 Byte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累及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了其临床异质性,来自流行病学、临床、遗传、及代谢方面的证据表明其与额颞痴呆(FTD)属于同一疾病谱;ALS-FTD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痴呆综合征,对其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围绕ALS-FTD的临床特征、常见致病基因、分子标志物及代谢特征作一综述。

    • 昼夜节律对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影响

      2019, 46(5):565-56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3 CSTR:

      摘要 (41) HTML (0) PDF 963.00 Byte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由IFN-γ(Th1细胞)或IL-17(TH17细胞)为特征的CD4+T细胞介导发病。流行病学观察到多发性硬化存在疾病活动的季节性变化,轮班工作等环境因素改变对疾病活动产生影响,因而昼夜节律有可能影响MS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本文主要阐述核心昼夜节律基因对MS的影响,与昼夜节律相关的时间治疗方案可能成为治疗新方向。

    • TAR DNA结合蛋白43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 46(5):568-57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4 CSTR:

      摘要 (120) HTML (0) PDF 396.00 Byte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蛋白是大部分ALS患者中特征性的病理性聚集蛋白。TDP-43蛋白致ALS的机制尚不明确,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假说:"功能缺失"和"功能获得"。相关机制有:①TDP-43蛋白稳态与自噬密切相关;②TDP-43蛋白与RNA结合,干扰RNA代谢,并与应激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③TDP-43蛋白聚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影响;④TDP-43蛋白异常聚集影响细胞骨架结构,致轴突运输异常,并引起神经肌肉肉接头功能障碍;⑤外泌体能降解胞浆TDP-43蛋白聚集并促进其在细胞之间的扩散等。本文就TDP-43蛋白致ALS的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基因研究进展

      2019, 46(5):572-57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5 CSTR:

      摘要 (62) HTML (0) PDF 1000.00 Byte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是一组病理表现类似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的总称,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异质性。目前h-IBM根据基因型共分为7类,但仍有基因不明的表型存在。本文就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及类型进行综述。

    •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现状

      2019, 46(5):576-57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6 CSTR:

      摘要 (76) HTML (0) PDF 928.00 Byte (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PFO)与偏头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总结了PFO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探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发病机制、评价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偏头痛的影响,为治疗和预防伴有PFO的偏头痛患者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缺血性脑水肿的分子机制

      2019, 46(5):580-58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7 CSTR:

      摘要 (117) HTML (0) PDF 353.00 Byte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水肿(CED)是缺血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缺血性脑水肿主要与离子稳态和血脑屏障(BBB)破坏相关,其分子机制复杂多样,离子通道、离子转运蛋白和水通道蛋白(AQPs)失衡是离子稳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紧密连接(TJ)、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可破坏BBB,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毒性、离子性和血管源性水肿,甚至出血转化,严重时可诱发脑疝导致死亡。本文就缺血性脑水肿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CHCHD2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9, 46(5):585-58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5.028 CSTR:

      摘要 (54) HTML (0) PDF 3.64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CHCHD2蛋白是一种具有一对半胱氨酸-X9-半胱氨酸(CX9C)结构的小分子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的膜间隙,同时它也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调节线粒体代谢、合成呼吸链成分和调节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近发现,CHCHD2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及路易体痴呆、亨廷顿病、无脑回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通过深入了解CHCHD2蛋白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可为探索治疗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新靶点提供线索。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