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 46(4):353-35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1

      摘要 (78) HTML (0) PDF 1022.00 Byte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0.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001)、(CRS-R)评分(P=0.016)、性别(P=0.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016)、体感诱发电位(P=0.002)和脑电图(P=0.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077,95%CI:1.009~1.148,P=0.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511,95%CI:1.210~198.833,P=0.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9, 46(4):358-36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2

      摘要 (35) HTML (0) PDF 1.08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在2018年9月之前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文献数据库中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筛选和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11个研究共274名帕金森患者。Meta分析显示:5年单纯DBS治疗与术后5年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症状较术后基线改善,UPDRS-Ⅲ(SMD=-21.31,95%CI:-25.18~-17.44);术后5年单纯DBS治疗与药物联合DBS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症状UPDRS-Ⅲ(SMD=-7.26,95%CI:-9.02~-5.02)、生活质量UPDRS-Ⅱ(SMD=-4.2,95%CI:-6.02~-2.82)较单纯手术治疗有改善;术前术后LEDD(SMD=453.76,95%CI:394.31~5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S副作用发生率较低,脑出血发生率4.4%,感染6例(2.2%);癫痫3例(1.1%)。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术后5年无论是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了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 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以及散发患者一例的临床、电生理、基因学研究

      2019, 46(4):364-36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3

      摘要 (101) HTML (0) PDF 1.00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和散发患者一例的临床、电生理、基因学特点。方法 对先天性肌强直的一家系和一例散发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搜集,对家系先证者以及相关的亲属进行CLCN1和SCN4A基因测序。结果 家系中3代共有7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以及一例无症状的家系成员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5例患者携带CLCN1 A298T突变。在散发的患者中发现了S723R错义杂合突变。结论 CLCN1基因A298T突变是家系中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致病突变,而S723R是否为散发患者的致病突变需要进一步明确。

    • 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差异的meta分析

      2019, 46(4):368-37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4

      摘要 (53) HTML (0) PDF 1.09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关于PD与RBD相关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09月01日。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7项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PD患者30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RBD的PD患者相比,伴RBD的PD患者年龄更大(SMD=0.26;95%CI 0.19~0.34;P<0.00 001)、病程更长(SMD=0.29;95%CI 0.21~0.37;P<0.00 001)、Hoehn-Yahr分级更高(SMD=0.22;95%CI 0.11~0.33;P<0.00 001)、UPDRS-Ⅲ评分更高(SMD=0.25;95%CI 0.15~0.36;P<0.00 001)、左旋多巴剂量更大(SMD=0.17;95%CI 0.08~0.26;P<0.00 001),更易出现症状波动(OR=1.65;95%CI1.34~2.03;P<0.00 001)、异动症(OR=2.24;95%CI 1.74~2.88;P<0.00 001),MMSE评分更低(SMD=-0.23;95%CI-0.40~-0.06;P=0.008),幻觉(OR=3.15;95%CI 2.06~4.80;P<0.00 001)更多见,而性别(OR=1.15;95%CI 0.99~1.35;P=0.07)、发病年龄(SMD=0.09;95%CI-0.01~0.19;P=0.08)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PD患者中RB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有关,且伴RBD的PD患者需要更高的左旋多巴剂量、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更明显,提示伴RBD的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程度更严重、损害范围更广泛。

    • 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9, 46(4):374-37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5

      摘要 (68) HTML (0) PDF 933.00 Byte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广东省人民医院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帕金森综合征(ALS-PS)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了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综合征(ALS-Plus)的临床特征、发病率、预后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例1患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的帕金森综合征,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阴性,无嗅觉减退和痴呆,我们诊断为未分化的ALS-PS。例2患者不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同时还有小脑、自主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可以归结到MSA的诊断,故诊断为ALS-MSA。ALS-Plus约占所有ALS患者的13.6%,并且较单纯ALS患者有更短的生存时间。尽管相关研究尝试为ALS-Plus提供合理的解释,但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ALS-Plus在ALS中并不罕见,但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一方面因为ALS-Plus对其他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常被严重的肌萎缩、肌无力症状所掩盖;另一方面在于神经科医生仍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神经科医生应该加强对ALS-Plus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避免误诊及漏诊。

    • 氟西汀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模型海马自噬的作用

      2019, 46(4):378-38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6

      摘要 (48) HTML (0) PDF 1.29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采用体重、摄食量、旷场试验评定大鼠抑郁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mToR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mTo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后,模型组体重、摄食量、垂直运动次数和水平运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3-MA组经药物治疗后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表达显著升高,mTo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3-MA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eclin1、LC3-I表达下降,mToR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西汀可能通过改善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区beclin1、LC3-I、mToR表达,抑制细胞自噬。

    • 黏附分子CD4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2019, 46(4):383-38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7

      摘要 (50) HTML (0) PDF 1.01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EAE组,EAE组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MBP)抗原注入大鼠后足掌皮下(0.2 ml/100 g)制作EAE模型,观察大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大鼠脑组织CD44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未发病,EAE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和脊髓无异常;EAE组大鼠可见脑及脊髓实质内小血管充血,小静脉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和脊髓组织未发现CD44阳性细胞;EAE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及灰白质交界处可见大量CD44阳性细胞。结论 EAE模型中存在黏附分子CD44的高表达,其对EAE的发病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发生剂末现象的相关因素

      2019, 46(4):387-39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8

      摘要 (49) HTML (0) PDF 1.09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发生剂末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剂末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剂末现象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教育年限、体重、毒药物接触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蛋白饮食、脑血管病史无关(P>0.05)。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左旋多巴起始、终点剂量高,左旋多巴用药时间长,疾病进展阶段(H&Y分期)高,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高,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高(P<0.05)。其中发病年龄、左旋多巴起始剂量、H&Y分期、焦虑是发生剂末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为H&Y分期、HAMA评分、发病年龄、左旋多巴起始剂量(P<0.05)。H&Y分期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80.9%)。随治疗时间的增长,中晚期患者剂末现象发生风险高(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左旋多巴临床治疗中发生剂末现象。

    •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9, 46(4):391-39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09

      摘要 (48) HTML (0) PDF 1.11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蛋白表达情况,探讨JNK在A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30例ASD患儿作为ASD组,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中总JNK(T-JNK)及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并对JNK活化水平与CA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基因重组腺体病毒载体转染原代神经元细胞,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JNK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中总JNK、磷酸化的JNK/ATF-2/c-Jun、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和囊泡型GABA转运体(VGAT)表达水平。结果 ASD组和对照组PBMC中T-JN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SD组p-JNK表达水平以及p-JNK/T-JNK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外周血p-JNK/T-JNK比值与CARS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JNK活化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r=0.03,P>0.05)。腺病毒载体转染原代神经元细胞后,JNK过表达组中T-JNK、p-NK/ATF-2/c-Jun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JNK过表达组中VGAT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GLUT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JN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SD的发病,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上调JNK表达水平能使转录因子ATF-2和c-Jun活化,下调突触囊泡转运体中VGAT表达。

    • miR-23c靶向调控MTDH抑制胶质瘤U87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2019, 46(4):395-40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0

      摘要 (54) HTML (0) PDF 1.50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23c对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 将miR-23c mimics转染于U87细胞中,用miR-无关序列转染于U87细胞做为Control组,采用MTT法、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iR-23c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23c潜在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3c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在转染miR-23c mimics的基础上同时转染MTDH质粒,通过MTT法、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转染MTDH对miR-23c抑制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显示,miR-23c组U87细胞的OD值为(0.668±0.032),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1.031±0.060)(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iR-23c组细胞划痕愈合率(0.35±0.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9±0.03)(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miR-23c组U87细胞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153.2±8.30)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348.4±12.12)(P<0.01);Western blot、RT-PCR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表明MTDH是miR-23c直接调控的靶基因;MTT实验显示,miR-23c+MTDH组U87细胞的OD值为(1.025±0.059),明显高于miR-23c组的(0.672±0.024)(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iR-23c+MTDH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为(0.45±0.04),明显高于miR-23c组的(0.31±0.03)(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miR-23c+MTDH组U87细胞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260.9±10.23),明显高于miR-23c组的(148.4±9.4)(P<0.01)。结论 上调miR-23c能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TDH表达有关。

    • 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病理和预后的意义

      2019, 46(4):401-40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1

      摘要 (58) HTML (0) PDF 1.17 K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转录因子CU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病理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在TCGA数据库中对CUX-1在肿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对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蛋白印迹、免疫组化实验检测CUX-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生信分析结果表明CUX-1在胶质瘤中表达显著上调,且CUX-1高表达明显缩短患者生存期。蛋白印迹、免疫组化结果证明CUX-1随肿瘤WHO分级的升高而上调(P<0.05),且CUX-1与胶质瘤WHO分级及增殖指标Ki67、P53mut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r分析示CUX-1低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高表达者(P<0.01)。结论 CUX-1在胶质瘤中显著上调,且与肿瘤增殖密切相关,同时CUX-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综上,CUX-1有望作为胶质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CXCR4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迁移的影响

      2019, 46(4):406-41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2

      摘要 (46) HTML (0) PDF 1.30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胶质瘤细胞的表达。建立侵袭迁移模型,分析CXCR4在CXCL12作用下对U251细胞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XCR4在U25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CXCR4的表达。建立琼脂糖下细胞迁移(Under-agarose cell migration assay)模型,研究U251在不同浓度CXCL12下的侵袭能力。设空白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以CXCL12浓度分5组。计算趋化系数(chemotaxis coefficient,cc)。结果 ①CXCR4表达于U251细胞。②Ⅰ、Ⅱ、Ⅲ、Ⅳ级别胶质瘤CXCR4表达率分别为21.36±2.70%、26.39±4.27%、52.59±2.37%、56.23±1.24%。四个级别胶质瘤CXCR4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③对照组细胞迁移距离为40.85±5.16μm,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49±2.26μm、105.6±3.82μm、165.3±3.89μm、245.4±5.94μm、161.45±3.18μm。因子浓度为200~500ng/ml时与阴性组相比细胞发生明显迁移(P<0.05)。结论 ①胶质瘤细胞U251表达CXCR4。②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CXCR4的阳性率越大。③成功建立了胶质瘤细胞琼脂糖下侵袭模型,为研究肿瘤细胞迁移提供新的方法;CXCL12对胶质瘤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肿瘤细胞顺因子浓度梯度定向迁移。

    • 虾青素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保护机制的研究

      2019, 46(4):411-41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3

      摘要 (50) HTML (0) PDF 1.18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虾青素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DMSO)、蛛网膜下腔出血+虾青素组。通过建立小鼠视交叉注血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手术后24 h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的NOX2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TNF-a/IL-1β水平,干湿法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AH后小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加重,脑水肿加重,脑组织中的NOX2蛋白及脑组织中凋亡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多,TNF-a/IL-1β值明显升高;应用虾青素干预以后,小鼠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同时,虾青素能够降低SAH后小鼠脑组织中NOX2蛋白,TNF-a/IL-1β水平值也明显降低。结论 虾青素对sAH后早期脑损伤(EB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血钾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 46(4):416-42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4

      摘要 (77) HTML (0) PDF 1.03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其中0~2.9mmol/L、2.9~3.1mmol/L、3.5~5.5mmol/L(P均<0.001),趋势P值<0.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0.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 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 两种手术方式对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2019, 46(4):422-42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5

      摘要 (45) HTML (0) PDF 1.51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后颅窝减压(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和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lus duraplasty,PFDD)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Ovid、Medline、ScienceDirect、谷歌学术、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19年的文献,筛选文中对PFD与PFDD进行了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统计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指标,运用Revman(5.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3 188例,PFDD组1 383例,PFD组1 805例。在脊髓空洞改善率(OR:5.53;95%CI:2.86,10.69)、症状缓解率(OR:2.53;95%CI:1.30,4.91)、并发症发生率(OR:3.46;95%CI:1.40,8.59)、脑脊液漏发生率(OR:9.36;95%CI:2.63,33.34)、假性硬脑膜膨出率(OR:1.89;95%CI:1.28,2.79)方面PFDD组高于PFD组(P<0.05)。在切口感染发生率(OR:1.44;95%CI:0.57,3.59)、皮下积液发生率(OR:1.71;95%CI:0.50,5.80)方面两种术式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PFDD的有效性优于PFD。

    • 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9, 46(4):428-43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6

      摘要 (58) HTML (0) PDF 1.17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记录的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的针状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资料,分析术中A trains等自发肌电反应(spontaneous muscle activity,SMA)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状态的预测作用。结果 61例患者进行了面神经SMA监测,面神经均得到解剖保留。其中53例监测到SMA,33例患者的SMA中出现了A trains,20例患者出现其他形式的SMA。两组患者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为21例和7例,短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为16例和5例,长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0>0.05)。结论 术中SMA能够帮助术者定位面神经及减少其医源性损伤;A trains较其他SMA类型在评估术后短期(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方面具有意义,评估术后长期(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无意义。

    • 眶内电针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9, 46(4):433-43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7

      摘要 (61) HTML (0) PDF 1.12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眶内电针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病程、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及有效共4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7.8%。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眼睑运动和水平内收较下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回归分析:GCS严重程度、病程为针灸有效的危险因素,(β=-3.835,P=0.016;β=-4.618,P=0.049)治疗次数为保护因素(β=0.406,P=0.006);病程>90天的患者疗效差,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为≤ 90天的1/100(P<0.05)。结论 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外肌较眼内肌恢复更好。其有效性受颅脑损伤程度,病程和治疗次数影响,GCS评分重,病程长、治疗次数少者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

    • >教学园地
    • 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探索

      2019, 46(4):439-44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8

      摘要 (56) HTML (0) PDF 923.00 Byte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病学基于复杂的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专业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和立体的神经网络知识架构,医学生们普遍认为抽象难懂,难以知识内化与分析诊断。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时代的来临,中国信息技术迎来高速发展和巨大变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亦称慕课,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的形式发展而来,是一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的在线课堂。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提供了可能。

    • >综述
    • 抗原递呈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髓鞘特异性T细胞再激活的影响

      2019, 46(4):443-44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19

      摘要 (75) HTML (0) PDF 927.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发性硬化及其动物模型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自身反应性T细胞。自身反应性T细胞必须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与抗原呈递细胞(APC)、髓鞘抗原共同作用后而获得致病性,即再激活。这些潜在的APC依次是树突状细胞、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细胞、CNS驻留的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这些APC在炎性条件下具有抗原提呈的能力并使T细胞再激活。我们将综述CNS中APC抗原提呈能力的相关文献,以了解上述细胞与T细胞再激活的具体关系。

    • 利妥昔单抗在多发性硬化中研究进展

      2019, 46(4):447-45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0

      摘要 (43) HTML (0) PDF 942.00 Byte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发性硬化(MS)一直以来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研究提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同样重要的作用。利妥昔单抗(RTX)作为一种以CD20+B细胞为靶向的单克隆抗体,现已证实可以通过耗竭B细胞来减少MS疾病的活动性,且安全性好。本文就B细胞在MS中的作用和RTX治疗MS的研究历程进行综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研究进展

      2019, 46(4):451-45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1

      摘要 (41) HTML (0) PDF 941.00 Byte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经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仍有残余头晕(RD),给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带来诸多困扰,RD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RD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并归纳了RD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手段,以期为BPPV患者RD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2019, 46(4):455-46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2

      摘要 (55) HTML (0) PDF 950.00 Byte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ME)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考虑是基因突变、能量缺乏、血管病变和NO缺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MELAS可累及以脑和肌肉组织为主的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依据尚无统一标准,且缺乏根治的方法,极易误诊、漏诊,预后差。本文就MELA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变化特点的研究进展

      2019, 46(4):461-46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3

      摘要 (39) HTML (0) PDF 939.00 Byte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隐匿性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轻度认知障碍(MCI)是AD发病前一个重要的临床前阶段。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能在疾病早期反映脑网络变化,可作为研究AD及MCI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以rs-fMRI研究为基础的AD及MCI患者默认网络,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等的变化特点,为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

    • 脑肿瘤开颅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进展

      2019, 46(4):465-46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4

      摘要 (47) HTML (0) PDF 943.00 Byte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术后癫痫是脑肿瘤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早期癫痫指术后7天内发生的癫痫,癫痫发作不仅影响手术疗效、不利于患者预后,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及文献复习就脑肿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等做一综述。

    • 液体活检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2019, 46(4):469-47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5

      摘要 (48) HTML (0) PDF 1021.00 Byte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液体活检是一项新兴技术即利用相关手段从血液、脑脊液中获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等。与传统检查相比有其独特性。本文就液体活检技术在神经系统肿瘤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等的价值、局限性、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 F波在脊柱脊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19, 46(4):473-封三.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4.026

      摘要 (48) HTML (0) PDF 1.27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F波是周围神经受到一个超强刺激后神经冲动沿着运动神经逆向脊髓传导,兴奋脊髓前角细胞,冲动再沿着运动神经传出并在肌肉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F波可以反映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兴奋性、评估运动神经元和运动神经通路的完整性。脊柱脊髓疾病包括脊柱外伤、缺血、肿瘤、退行性病变等。本文就F波在神经脊柱脊髓疾病中的诊断、术中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的应用做一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