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2019, 46(3):237-23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1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1022.00 Byte (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手术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 选取266例出血量在20~40毫升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208例采用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血肿腔手术(穿刺组),58例患者行微创开颅手术(开颅组)。两组病人从住院天数、水肿期意识加深情况、再出血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穿刺组11.53±0.418天VS开颅组11.30±0.778天)、入院3天GSC评分下降(穿刺组1.53±0.160分VS手术组1.48±0.232分)及再出血率(穿刺组1.92% VS开颅组1.72%)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NIHSS评分提高方面,穿刺组较开颅组提高更显著(穿刺组2.98±0.247分VS开颅组2.05±0.186分,P<0.05)。结论 对于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患者,血肿腔穿刺手术和微创开颅手术比较,前者预后改善较后者明显。

    • 神经内镜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2019, 46(3):240-24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2 CSTR:

      摘要 (70) HTML (0) PDF 1.44 K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 46(3):246-25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3 CSTR:

      摘要 (81) HTML (0) PDF 970.00 Byte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收治的47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多发性动脉瘤、既往患病史、吸烟、饮酒、形态学特征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单发动脉瘤以及既不吸烟也不饮酒人群常见于女性(OR=2.16,95%CI:1.40,3.34)、多发性动脉瘤(OR=2.18,95%CI:1.34,3.56)以及既往既吸烟又饮酒(OR=5.01,95%CI:1.96,12.83)人群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分析: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动脉瘤高度/横径、最大瘤颈、最小瘤颈、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存在子囊或分叶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各类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重度颅脑损伤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分析

      2019, 46(3):251-25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4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940.00 Byte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6例,依据术中有无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随机分成两组:阶梯式减压组(n=187),传统减压组(n=169),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阶梯式减压组急性脑膨出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阶梯式减压组术后6个月时预后好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 甲状腺激素受体β 1在非典型脑膜瘤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2019, 46(3):254-25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5 CSTR:

      摘要 (82) HTML (0) PDF 1.42 K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Rβ1)和非典型脑膜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通过real-timePCR和免疫组化分别对良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中的TRβ1进行检测;同时我们在体外进行原代脑膜瘤细胞培养,并通过MTT检测TRβ1对非典型脑膜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TRβ1mRNA在非典型脑膜瘤中的表达低于良性脑膜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Rβ1阳性细胞在非典型脑膜瘤为平均40.75个/mm2低于良性脑膜瘤93个/mm2,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外实验中,T3干预可有效抑制非典型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在浓度为20 ng/ml时MTT OD值由对照组0.24±0.028下降到0.17±0.008,抑制作用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iRNA沉默TRβ1蛋白的表达后,可有效减弱T3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TRβ1在非典型脑膜瘤上的表达下降,在被其配体T3激活后可有效抑制非典型脑膜瘤细胞增殖。提示TRβ1可能在非典型脑膜瘤的发生及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术前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9, 46(3):260-26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6 CSTR:

      摘要 (67) HTML (0) PDF 939.00 Byte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及其相关因素

      2019, 46(3):263-26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7 CSTR:

      摘要 (63) HTML (0) PDF 976.00 Byte (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脑动脉狭窄(CAS)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MIS患者(NIHSS评分≤ 5分)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期即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调查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TA)检测CAS情况,按动脉狭窄部位和程度将其分为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或闭塞,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 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59岁),对MIS伴CAS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SPI-Ⅱ评分与CAS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2例MIS中331例存在CAS(82.34%)。颅内狭窄141例(42.60%),颅外狭窄77例(23.26%),颅﹣内外狭窄113例(34.14%);轻度狭窄111例(33.53%),中度狭窄63例(19.03%),重度狭窄或闭塞157例(47.43%)。青年组CAS 25例(7.55%),中年组CAS 107例(32.33%),老年组CAS 199例(60.12%);中老年组颅内CAS 233例,青年组颅内CAS 21例。有无CAS两组血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收缩压、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1.027-1.079),P<0.001;OR=2.418,95%CI(1.107-5.284),P=0.027;OR=2.289,95%CI(1.204-4.353),P=0.012;OR=2.071,95%CI(1.129-3.796),P=0.019;OR=3.446,95%CI(1.243-9.554),P=0.017;OR=0.358,95%CI(0.136-0.942),P=0.037]。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39)。SPI-Ⅱ评分与CAS程度有显著正相关(rs=0.108,P=0.031)。结论 80%以上MIS患者存在CAS,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各年龄组CAS分布不同,以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为主。MIS患者CAS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外,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亦值得关注。SPI-Ⅱ评分可能对预测MIS患者CAS有重要价值。

    • 肢体缺血后处理改善脑梗死预后和认知障碍

      2019, 46(3):268-27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8 CSTR:

      摘要 (53) HTML (0) PDF 1.22 K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且探讨适宜的疗程。方法 收录发病72 h以内、未溶栓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RIPostC 10 d组、RIPostC 14 d组和对照10 d组、对照14 d组,并分别进行4个循环的充气和放气。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入院时、10 d时、14 d时和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90 d时良好转归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4 d时、90 d时认知障碍率)。结果 纳入8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RIPostC组,45例对照组),在RIPostC 10 d组中仅有1例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对照组完全耐受。在对照组中,3名患者复发脑梗死(分别为30 d时、65 d时和78 d时),而在RIPostC各亚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在90 d时,与对照10 d组和对照14 d组相比,RIPostC 10 d组和RIPostC 14 d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梗死体积分别减少33.7%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的良好转归率明显增高(P<0.05);MoCA、MMSE认知障碍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RIPostC 10 d组相比,RIPostC 14 d组中NIHSS评分、mRS的良好转归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进行RIPostC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残疾,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但RIPostC 10 d和14 d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所以,RIPostC治疗10 d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疗程。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关系的Meta分析

      2019, 46(3):275-28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09 CSTR:

      摘要 (60) HTML (0) PDF 1.11 K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DLB)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DLB患者1 178例,健康对照6 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 ε4是DLB的危险因素,其中ε4 vs.ε3(OR=2.51,95%CI:1.87~3.38,P<0.001)、ε4 vs.ε2(OR=2.71,95%CI:1.73~4.26,P=0.007),APOE ε2与DLB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一致结果。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DLB具有相关性,APOE ε4是DLB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 ε2与DLB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以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

      2019, 46(3):282-28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0 CSTR:

      摘要 (69) HTML (0) PDF 1.14 K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以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9例(神经梅毒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患者19例(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血清梅毒检查结果、脑电图、核磁共振结果,应用青霉素或者头孢曲松治疗神经梅毒患者,将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查结果对比,对比神经梅毒组和脑梗死组患者共济失调量化评分结果。结果 大多数共济失调表现累及双下肢,少数累及偏侧肢体或者双上肢。在静态姿势和步态项目的评分中,神经梅毒组患者睁眼时身体站立能力差、睁眼和闭眼时身体摇晃程度明显。在动态肢体协调项目的评分中,脑梗死组患者的跟膝胫试验(动作分裂和意向性震颤)完成差、指鼻试验完成差、绘阿基米德螺旋图形完成差,总体动态肢体协调完成差。所有神经梅毒组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阳性,治疗后滴度均开始逐步下降。头颅MRI主要以显示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脑内多发陈旧性梗死、脑沟、脑裂和脑池增宽,脑室扩大,颞叶海马萎缩为主。脑电图以中﹣重度异常为主。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8例患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结论 对于合并有精神异常和认知障碍,累及双上肢或者双下肢或者偏侧肢体、以损害静态姿势和步态为主的共济失调患者,需要考虑神经梅毒的可能。

    • 运用院前通知程序缩短静脉溶栓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的研究

      2019, 46(3):289-29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1 CSTR:

      摘要 (77) HTML (0) PDF 963.00 Byte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是否可以缩短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并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分为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组和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比较两组患者ONT、入院到溶栓时间(DNT)及第90天mRS评分≤ 2分的比例。结果 共纳入57例患者,27例(47.4%)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30例(52.6%)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两组相比,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组显示出更短的中位ONT(116 min vs 190 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mRS评分≤ 2分比例比较,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获得mRS评分≤ 2分比例明显更高(56.7% vs 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的回归分析模型中,提示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大幅度缩短ONT 76.3分钟(95%CI,36.4~116.3;P<0.001)。结论 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显著缩短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ONT,并改善静脉溶栓患者预后。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G重复次数分析

      2019, 46(3):293-29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2 CSTR:

      摘要 (63) HTML (0) PDF 1.22 K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3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3例患者(男性1例)均为成年起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无力和肌强直;2例患者存在眼外肌或面肌无力;1例伴随前额脱发;2例存在心脏传导紊乱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出现脑白质病变。3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CTG重复次数分别为104、150、299,均大于50次。3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所检肌肉均可见肌强直放电。结论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肌无力主要出现在远端肌群,心脏传导紊乱和脑白质病变是其多系统受累的显著表现。肌电图可以发现临床下肌强直放电,是最敏感的筛查手段。

    • >临床经验交流
    • 锁孔手术治疗镰幕区脑膜瘤

      2019, 46(3):299-30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3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1.01 K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锁孔微创手术对镰幕区向幕上生长的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直径在3.0 cm~6.0 cm的镰幕区脑膜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在肿瘤侧顶部,中线旁作一个4.0 cm×2.0 cm骨窗。"工"形切开硬脑膜达矢状窦边沿。牵开相应部位的脑叶。肿瘤显露满意后,先电凝、切断肿瘤基底部,取瘤钳、剪刀或CUSA分块切除肿瘤。手术中仔细观察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直窦与肿瘤以及脑干与肿瘤的关系(尤其肿瘤较大者),无伤及之。必要时为保全病人的功能可以残留小许肿瘤于血管壁上。肿瘤一般与脑干粘连不重,大多可分离切除,且不会伤及脑干。结果 7例患者的肿瘤均达到Simpson I、Ⅱ级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按期出院,目前均健康生存。结论 对于直径6.0 cm以下、向上生长的镰幕区脑膜瘤,锁孔微创手术切除是损伤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2019, 46(3):301-30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4 CSTR:

      摘要 (92) HTML (0) PDF 1.00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5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25%硫酸镁注射液1.25 g静脉滴注1 h,每周一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决定治疗次数,一般为1~3次。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疼痛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9.7(8~35)月。治疗前NRS评分为(8.9±0.7)分,治疗后1周(6.1±1.9)分,2周(2.6±1.3)分,4周(2.1±1.7)分,2月(2.2±1.6)分,4月(2.1±1.7)分,末次随访(2.1±1.8)分。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0%、100%、100%、100%、93%。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除治疗后1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在静滴过程中,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不适。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 >病例报道
    • 高血压性双侧基底节对称性脑出血1例报道

      2019, 46(3):305-30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5 CSTR:

      摘要 (46) HTML (0) PDF 967.00 Byte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肝癌垂体转移1例病例报道

      2019, 46(3):307-30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6 CSTR:

      摘要 (88) HTML (0) PDF 1.11 K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低颅压综合征继发缺血性脑卒中1例报道

      2019, 46(3):310-31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7 CSTR:

      摘要 (56) HTML (0) PDF 938.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胶质瘤电场疗法研究进展

      2019, 46(3):312-31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8 CSTR:

      摘要 (87) HTML (0) PDF 965.00 Byte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即肿瘤的电场疗法,利用低频、中强度、可变场强的交变电场,通过非侵袭性地对机体局部区域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干扰,抑制肿瘤细胞存活从而达到抗癌的目的。研究发现TTF可以有效延长胶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美国FDA也批准其可用于新诊断或复发GBM的治疗。随着对神经胶质瘤治疗方式认识的深入,TTF具有极大的治疗价值和潜力,并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之后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目前国内有关胶质瘤电场治疗研究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整体偏少,本文从电场疗法的基本原理、细胞生物学实验、历史回顾、重要的临床进展、卫生经济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帮助研究者对电场疗法有进一步认识。

    • 复发脑膜瘤治疗的新进展

      2019, 46(3):317-32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19 CSTR:

      摘要 (89) HTML (0) PDF 953.00 Byte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复发脑膜瘤治疗的方案选择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再次手术及放射治疗仍为复发脑膜瘤的一线治疗选择,对各级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术后辅以放疗可能进一步使患者获益。影像随访在某些复发情况下也可作为首选。目前还没有药物被证明对复发脑膜瘤有效,但多种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正在试验中。磁共振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MR-LITT)和永久性碘-125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方法也在进一步研究中。

    • SACS基因突变与CharlevoiX-Saguenay型痉挛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21-32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0 CSTR:

      摘要 (157) HTML (0) PDF 1.01 K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CharlevoiX-Saguenay型(ARSACS)是一种早发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研究表明,其致病基因是SACS基因,通过敲除SACS基因已克隆出Sacs-/-小鼠模型。本文主要论述了SACS基因突变与ARSAC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ACS基因突变导致Sacsin蛋白的结构功能改变、分子伴侣系统异常、泛素蛋白酶系统异常、溶酶体自噬通路异常,线粒体结构改变,细胞骨架的改变及浦肯野细胞丢失等。

    • 卒中后抑郁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25-32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1 CSTR:

      摘要 (64) HTML (0) PDF 1.00 K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病死率,早期的发现、预防卒中后抑郁至关重要。卒中后抑郁患者体内诸多生物学标记物发生改变,影响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近年对卒中后抑郁生物学标记物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卒中后抑郁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29-33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2 CSTR:

      摘要 (89) HTML (0) PDF 969.00 Byte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和认知损害(cognitive impairment,CI)都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大量研究表明,合并RBD的PD患者更易出现CI,且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认知损害程度更严重,明显降低PD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照料者负担。既往研究着重于RBD和帕金森病认知损害(Parkinson's disease-cognitive impairment,PD-CI)的临床特征,本文进一步对伴RBD的PD患者在认知功能损害的领域以及RBD和PD-CI发生的病理基础及遗传学基础进行阐述,以便深入了解RBD与PD患者发生CI的关系。

    • 卒中后认知障碍预警因子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33-33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3 CSTR:

      摘要 (66) HTML (0) PDF 962.00 Byte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的研究认为,血清微小RNA、氧化应激因子、血清代谢物等生物学标志物,脑小血管病以及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可作为PSCI的预警因子。本文阐述了PSCI警示因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对这些警示因子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意义,并有望为预防和延缓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开启新思路。

    •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2019, 46(3):337-34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4 CSTR:

      摘要 (279) HTML (0) PDF 964.00 Byte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丁苯酞(NBP)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药物,具有多靶点的神经保护作用,如线粒体保护、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调控自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本文重点论述丁苯酞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创伤及神经免疫疾病等领域的研究发现。

    • 热休克蛋白60在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41-34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5 CSTR:

      摘要 (78) HTML (0) PDF 1.00 K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种高度保守伴侣蛋白,除扮演分子伴侣的功能,参与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外,还具有促凋亡和抗凋亡双作用并参与炎症、免疫等生物学功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HSP60的结构、功能及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皮肌炎伴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9, 46(3):345-34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6 CSTR:

      摘要 (50) HTML (0) PDF 1.27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皮肌炎(DM)合并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其病因尚未明确。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是皮肌炎发病机制的关键,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特异性抗体,其中抗TIF-1γ抗体、抗NXP-2抗体、抗SAE抗体与皮肌炎伴发肿瘤密切相关。自身抗体一方面引起皮肌炎微血管炎症、肌纤维损害,另一方面可能通过隐性抗原表位形成、基因突变、副瘤综合征假说介导肿瘤发生。本文就近年来皮肌炎与肿瘤的相关报道回顾总结,为临床早期预测皮肌炎患者伴发肿瘤的可能性提供帮助。

    • 艾地苯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 46(3):350-35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9.03.027 CSTR:

      摘要 (103) HTML (0) PDF 2.21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渐进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艾地苯醌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是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线粒体靶向治疗药物,可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目前研究发现,艾地苯醌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弗里德共济失调等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而对亨廷顿病的保护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