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18, 45(5):443-44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1

      摘要 (45) HTML (0) PDF 1.44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培养和分离人胶质瘤U87细胞系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对培养的肿瘤球细胞及其诱导分化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然后提取胶质瘤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GSCs-exo),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GSCs-exo(20μg/ml、40μg/ml、60μg/ml)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在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GSCs-exo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GSCs-exo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肿瘤球细胞培养状态下呈悬浮生长,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证明培养的肿瘤球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D133和Nestin,其诱导分化的细胞染色可见GFAP和Neun表达阳性。随着GSCs-exo浓度的升高,促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迁移能力也大大提高(P<0.05)。结论 在胶质瘤微环境中,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GSCs-exo可能是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

    • 三维CTA评价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复发预测

      2018, 45(5):448-45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2

      摘要 (57) HTML (0) PDF 983.00 Byte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CTA(3D-CTA)成像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预测动脉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入我院经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共140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法治疗,其中60例(观察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3D-CTA成像,另80例(对照组)采用DSA成像;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动脉瘤位置、形态、长度、瘤颈宽度、瘤体颈比(AR)、入射夹角、高度/载瘤动脉直径(SR)、瘤体钙化及血栓,指导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瘤颈夹闭完全率、新发动脉瘤、载瘤动脉狭窄或阻塞、瘤夹滑脱移位、线束硬化伪影和血管对比度值;随访6.0个月,比较动脉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前诊断动脉瘤位置、形态、长度、瘤颈宽度、AR、入射夹角、SR、瘤体钙化及血栓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指导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瘤颈夹闭完全率、载瘤动脉狭窄或阻塞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新发动脉瘤和瘤夹滑脱移位率高于对照组,线束硬化伪影和血管对比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动脉瘤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 3D-CTA成像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术前、术后以及预测复发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围手术期管理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8, 45(5):453-45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3

      摘要 (47) HTML (0) PDF 936.00 Byte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围手术期管理的可行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共28例36侧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因2015年6月后综合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故以此时间点将患者分为围手术期管理改进前的A组和改进后的B组,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差异;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A组(4/10)和B组(2/26)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86.11%(31/36)的术侧临床症状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的术侧有5侧,其中4侧有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病史占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总数的80%(4/5);而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患者中仅有33.3%(2/6)术侧预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通过综合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后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可能是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的主要原因。

    • 难治性癫痫侵袭性评估中颅内皮层电极的应用与并发症分析

      2018, 45(5):457-46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4

      摘要 (74) HTML (0) PDF 1.12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颅内皮层电极埋藏的方法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4月~2017年6月开展的65例颅内皮层电极埋置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颅内皮层电极埋置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经验。结果 65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埋置皮层片状电极,其中38例辅助埋置深部电极。患者术后平均监测时间为10.8天(2~28天)。术后颅内血肿8例,其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有3例患者因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清除血肿,术后伤口脑脊液漏12例,术后颅内感染3例,均为并发脑脊液漏患者,脑水肿1例,电极脱出1例。无因并发症放弃监测病例,无埋置手术长期并发症及神经功能受损病例。结论 颅内皮层电极埋置在癫痫外科中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有效的侵袭性术前评估方法,术后出血及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适当的术中、术后处理将有助于避免相关并发症。

    • 亨廷顿舞蹈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2018, 45(5):461-46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5

      摘要 (98) HTML (0) PDF 1020.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亨廷顿舞蹈病(H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 收集45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临床资料,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H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精神状态进行评分。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TT基因1号外显子,再进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HTT基因检测阳性[(CAG)n拷贝数大于39次]共56人,其中35人已发病,21人为症状前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34±10.93)岁。首发症状均为舞蹈样动作,部分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的组合形式同时出现。认知功能评估在不同病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和HTT基因CAG病理拷贝数呈负相关(r=-0.769,P=0.000)。结论 HD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变性疾病。发病年龄越早HTT基因CAG病理拷贝数越高,反之越低。患者认知功能与病程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认知功能障碍越易产生。精神行为异常最常见的表现为易激惹。

    • Notch信号通路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的表达变化

      2018, 45(5):466-47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6

      摘要 (33) HTML (0) PDF 981.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模型(MCAO)。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2只),急性期组(24只),恢复期组(24只);急性期组分为3 d和7 d两个亚组,恢复期组分为15d和30d两个亚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Notch信号分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Delta-like 1、Delta-like 3、Delta-like 4和Jagged 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tch 1和Notch 2的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显著升高(P<0.05);第30天,Notch 1(P<0.05)、Notch 2(P<0.05)、Notch 3(P<0.05)和Notch 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Hes-1(P<0.01)和Hey-1(P<0.05)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第30天,Hes-1和Hey-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CD1和NICD2在大脑局灶性缺血后第3天半暗带区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大黄素对海人酸致痫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8, 45(5):471-47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7

      摘要 (43) HTML (0) PDF 1.49 K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组、大黄素治疗组(分为100、200和400 mg/kg组),每组18只。采用海人酸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大黄素对癫痫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比色法测定谷苷胱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黄素(200和400 mg/kg组)可显著减轻癫痫所致的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提高GSH和SOD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P<0.05);同时抑制海马中IL-1β、TNF-α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 大黄素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GSH和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并抑制IL-1β、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银杏总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2018, 45(5):477-48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8

      摘要 (56) HTML (0) PDF 975.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总黄酮(TF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G)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神经系统炎症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TFG(0、40、80、120和160 mg/mL)处理细胞,CCK-8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选取TFG(80 mg/mL)预处理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抑制性卡巴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低剂量组TFG(40和80 mg/mL)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的TFG(120和160 mg/mL)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相比,TFG+LPS组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和释放(P<0.05);明显降低TLR4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胞质内IκB-α的表达(P<0.05);抑制NF-κB/p65向核内转移(P<0.05)。结论 TFG抑制LPS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效果良好,对以神经炎症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有一定治疗作用。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8, 45(5):481-48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09

      摘要 (66) HTML (0) PDF 949.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出血情况。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连续服用3个月及6个月mRS评分及脑梗死复发、药物导致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低(P=0.046,P=0.037),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03);但出血情况差别不大(P=0.699)。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残疾率均低(P=0.037,P=0.039)。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明显增加(P=0.038),以胃肠道少量出血为主。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治疗意义,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 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卒中急性期治疗对早期痫性发作的影响

      2018, 45(5):486-49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0

      摘要 (33) HTML (0) PDF 958.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卒中急性期治疗对其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并且无癫痫病史且于2014.9至2017.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经过调取入院病志及电话随访,确定入组患者并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Logistic回归用于评估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卒中急性期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共有1224例患者入组,其中28例(2.3%)患者出现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经单因素分析,在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病灶累及皮质及急性期使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与病灶累及皮质(OR=2.494,95%CI 1.094~5.686),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OR=0.177,95%CI 0.047~0.657)、他汀类药物(OR=0.145,95%CI 0.051~0.418)、降压药物(OR=0.337,95%CI 0.123~0.921)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累及皮质的缺血性卒中更容易发生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降压药物治疗或许可以降低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的发病率。

    • >病例报道
    • 放线菌性硬膜外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18, 45(5):492-49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1

      摘要 (51) HTML (0) PDF 1.14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夹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

      2018, 45(5):495-49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2

      摘要 (43) HTML (0) PDF 1.32 K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糖尿病躯干神经病1例报道

      2018, 45(5):498-49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3

      摘要 (43) HTML (0) PDF 902.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00-50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4

      摘要 (48) HTML (0) PDF 917.00 Byte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立体定向脑电图在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时的广泛应用,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一种相对安全的替代方案。该技术在我国开展还不久,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及文献复习以了解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预后等。

    • 脑胶质瘤的微环境

      2018, 45(5):503-50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5

      摘要 (41) HTML (0) PDF 930.00 Byte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因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血脑屏障、不同的组织构成等,造成了不同于其他器官的组织环境,而这些环境似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为了改善胶质瘤治疗前景,了解胶质瘤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胶质瘤与常见的免疫细胞、血脑屏障等的关系以及部分机制,阐明胶质瘤所在环境对胶质瘤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临床提供更多针对抑制胶质瘤发展的靶点,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方向。

    • 自噬在胶质瘤治疗中的进展

      2018, 45(5):507-51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6

      摘要 (48) HTML (0) PDF 964.00 Byte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其可以将损伤的、错误折叠的以及无功能的蛋白质吞噬并通过溶酶体发生降解。自噬发生于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近来越来越多体内体外试验证据表明自噬在促进胶质瘤(Glioma)增殖以及抑瘤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抑瘤方面,胶质瘤应激状态下可发生致死性自噬,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死亡。在促瘤方面,胶质瘤术后给予化疗,胶质瘤细胞也可发生一种保护性自噬,最终会导致替莫唑胺(TMZ)耐药,大幅减弱治疗效果。本文将对自噬在胶质瘤中的双重作用,基于自噬调节通路基础上研究的胶质瘤治疗方案以及近年来的新进展作一阐述。

    • 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10-51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7

      摘要 (52) HTML (0) PDF 991.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瘤是成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广泛的血管化和高度的侵袭性,预后差。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效果不理想。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不依赖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血流灌注系统,被认为是传统抗血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包括肿瘤微环境、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多条信号通路。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瘤研究中的机制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潜在抗血管生成药物。

    • 胶质母细胞瘤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18, 45(5):515-51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8

      摘要 (56) HTML (0) PDF 977.00 Byte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为浸润性生长,难治疗,易复发,预后差等。目前,虽然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手段,但是因为GBM具有高度侵袭性,呈现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健康脑组织缺乏组织学边界,且常常位于脑功能区域,肿瘤的完全切除往往难以完成。因此探索针对GBM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策略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针对GBM的非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脑胶质瘤非手术治疗展开综述。

    •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相关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19-52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19

      摘要 (26) HTML (0) PDF 945.00 Byte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发性炎性肌病(ⅡM)主要包括多肌炎、皮肌炎和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等。近年来已在青少年和成人ⅡM中鉴定出不同的抗体,例如抗Jo-1抗体、抗NXP2抗体、抗MDA5抗体和抗HMGCR抗体等。这些抗体阳性的ⅡM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区分更精确的亚型,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24-52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0

      摘要 (143) HTML (0) PDF 969.00 Byte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组由于轴索变性,合并或不合并脱髓鞘和神经元脱失而造成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临床表现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且遗传方式多样,基因诊断复杂。该文主要对HSP的分型、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血脂异常和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 45(5):528-53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1

      摘要 (57) HTML (0) PDF 971.00 Byte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脂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非常复杂和矛盾。目前,关于血脂异常和认知功能的研究很多,这些研究认为血脂异常可能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氧化损伤、炎症损伤、影响Aβ的沉积以及神经保护作用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但尚无定论。迄今为止,关于中期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会改善认知功能和痴呆仍然难以确定,同时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旨在确定血脂异常和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机制,探索治疗和预防认知障碍的新策略。

    • 髓鞘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在MS/EAE脑组织免疫豁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32-53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2

      摘要 (46) HTML (0) PDF 932.00 Byte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多发性硬化(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T细胞迁移的研究长期关注于CD4+T细胞。活细胞成像研究提供CD4+T细胞进入CNS的3种可能途径,而且发现必须连续破坏两种不同的组织屏障。但近年来发现CD8+T细胞在MS/EAE发病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它们的迁移,并显示其机制与CD4+T细胞的机制不同。因此,我们综述了MS/EAE中髓鞘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体内迁移和免疫豁免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了解它们与MS/EAE发病的精确机制。

    • 脑微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2018, 45(5):536-53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3

      摘要 (51) HTML (0) PDF 962.00 Byte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微出血(CMB)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一种表现形式,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能够较敏感的检测出CMB,不同检查参数可能影响CMB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ESWAN)可以更高效的检测到高血压患者中的脑微出血灶。CMB破坏脑内的网状结构,并且改变脑内代谢使淀粉样蛋白沉积,从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CMB数量成正相关,CMB数量≥ 3的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认知功能损害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与CMB的分布部位有关。本文阐述了CMB的影像学表现及研究现状,探讨了CMB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进展,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帮助。

    • 脑卒中并发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2018, 45(5):539-54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4

      摘要 (47) HTML (0) PDF 974.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身心健康,并且可能诱发高血压和卒中复发等危险。本文就脑卒中患者常见睡眠障碍类型如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的概念、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43-54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5

      摘要 (37) HTML (0) PDF 920.00 Byte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因子的浸润、神经纤维及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及血脑屏障的破坏等各个环节,而以上过程可产生大量的血液或脑脊液生物标记物。近年来的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有些生物标记物对V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的鉴别具有一定作用,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VCI的多种类型脑脊液生物标记物进行了总结,以进一步了解VCI病理生理机制,并期望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帮助。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8, 45(5):546-55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5.026

      摘要 (52) HTML (0) PDF 1.19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静脉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可触发基底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上调,进而破坏血脑屏障(BBB)的完整性,增加溶栓的风险。MMP-9的早期抑制可通过抑制rt-PA与脑实质的结合来维持卒中后BBB的完整性,从而减少出血并发症。因此MMP-9可作为一种预防溶栓中的脑出血,延长治疗时间窗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近年MMP-9在脑梗死溶栓中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扩大溶栓治疗窗的策略提供依据与思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