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虎涛 , 程宏伟 , 李长元 , 洪文明 , 单明 , 包明月 , 吴炳山
2016, 43(5):385-39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1 CSTR: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WanFang Data、CBM及VIP数据库,检索时限自1990年5月至2016年5月,收集关于LPS与VPS比较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计13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疗效方面,LPS组与VPS组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有效率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LPS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VPS;在并发症方面,LPS的术后出血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癫痫的发生率更低,两种术式术后出现分流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PS与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相当,但LPS一次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整体而言,LPS优于VPS。
2016, 43(5):391-39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2 CSTR:
摘要:
目的 抗失巢凋亡与肿瘤侵袭扩散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揭示抗失巢凋亡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生存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对了解脑胶质瘤转移有一定意义。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稳定表达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并利用EGPF表达监控悬浮培养条件下细胞聚集情况。通过CCK-8细胞增殖检测、平板克隆形成检测、流式细胞周期检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抗失巢凋亡对U87细胞的增殖、生存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抗失巢凋亡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单克隆形成能力增强,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减少,而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并且抗失巢凋亡U87细胞中OCT4、SOX1、CCND等基因表达上调(P<0.05)。结论 失巢凋亡的胶质瘤细胞对生存环境依赖性较弱,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
梅涛 , 王蕾 , 徐立新 , 袁辉纯 , 文江力 , 肖为 , 贾哲勇 , 邵丽华 , 阙思伟
2016, 43(5):396-398.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3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ler,TCD)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致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前瞻性地对85例aSAH病例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经临床证实后分为迟发脑缺血(DCI)组和非迟发脑缺血(NDCI)组,并对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MBF,cm/s)、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中符合迟发脑缺血(DCI)组诊断30例(35.3%),其中56.7%的病例发生在起病6~8d以内;DCI组MBF较入院首测明显增加(t=23.847,p=0.000),PI值增加不明显(t=0.733,p=0.468)。NDCI组MBF、PI值与入院首测无明显改变(t=0.547,p=0.585;t=0.573,p=0.568);GOS评分DCI组良好率显著低于NDCI组(χ2=11.5145,P=0.001),DCI组中残、植物生存率明显高于NDCI组(χ2=4.1098,P=0.043;P=0.041)。两组重残、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339,0.122)。结论 经颅多普勒因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成为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2016, 43(5):399-402.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4 CSTR:
摘要: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钻孔引流和小骨窗两种术式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共收治中等量(30~6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58例,其中2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A组),30例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DTI扫描,获取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观察对比两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出血、颅内感染、术后2周患侧FA值、术后3个月GOS评分。结果 在血肿清除率方面,B组优于A组(P<0.05),在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二者并无明显区别(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周患侧FA值,术后3个月GOS评分,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 DTI是可以早期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一项有效技术,钻孔引流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血肿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2016, 43(5):403-40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5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邯郸解放军第285医院进行诊治的98例HICH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软通道组、硬通道组各49例,两组的其余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QOL)。结果 软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硬通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2.04%显著地低于硬通道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软通道组患者的愈显率(痊愈+显效)73.47%显著的高于硬通道组的5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的总有效率97.96%高于硬通道组的95.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软通道组患者的BI指数、QOL评分均显著地高于同期硬通道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较硬通道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2016, 43(5):407-41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6 CSTR:
摘要:
目的 比较渐进性减压与常规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80例采用渐进性减压,68例采用常规减压,术后治疗方案相同。比较2组手术前、术后GCS评分、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术前,术后1天、2天、3天GCS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7天、14天、1月GCS评分2组有显著性差异。渐进性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5例,中残27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4例。常规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渐进性减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
胡胜利 , 汪超甲 , 张宇强 , 刘开军 , 周一 , 王辉
2016, 43(5):411-41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7 CSTR:
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再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疗效,探讨机械再通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采用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基底动脉急性闭塞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即时效果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实现机械再通。其中,3例患者因血管狭窄>50%行支架成形术,1例患者因血管狭窄<50%未行支架成形术,另3例有房颤病史患者无明显血管狭窄。出血死亡2例,植物存活1例,另4例恢复良好。5例存活者3月后mRS评分分别为1分1例,2分1例,3分2例,5分1例。结论 机械再通治疗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成功率高,总体效果满意,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2016, 43(5):415-41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8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多巴丝肼片基础上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共治疗1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PD评分量表第III部分(UPDRS III)进行评分,比较治疗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P100潜伏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71.88%)和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39.29%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治疗12周后UPDRS评分,观察组(24.21±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16.14±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100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P1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P100潜伏期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结论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症状,且可以显著缩短P100潜伏期。
2016, 43(5):418-42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09 CSTR:
摘要:
目的 评估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病情与心理状态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至2015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肌张力障碍专科治疗门诊的12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性。结果 女性患者中平均SAS标准分、平均SDS标准分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女性患者存在焦虑症状,15.4%的女性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及以上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强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强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程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面肌痉挛患者的病程长短、痉挛强度以及痉挛程度为面肌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性别无关,与病程长短、痉挛强度、痉挛程度呈现一定正相关性。
陶勇军 , 陈静 , 高春燕 , 翁东承 , 金燕 , 任传成
2016, 43(5):422-42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0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信号对指导脑卒中患者居家远程康复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8例,78例患者通过SPSS统计软件按1:1的比例分成两组,分别为表面肌电信号指导进行居家康复的治疗组(39例)与无表面肌电信号指导居家康复的常规组(39例)。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上肢功能,通过均方根值(RMS)测定肌肉收缩时的收缩强度。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康复治疗后,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与RMS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MA:P=0.02;RMS:P=0.018)。结论 康复过程中进行表面肌电信号调整康复方案可增强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2016, 43(5):427-43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1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情况的认识,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方法 报道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病例,均完善头颅MRI、HR-MRI、DSA、颈动脉超声、TCD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该2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突聋合并头晕,DSA均发现基底动脉近段狭窄。病例1头颅MRI示双侧桥脑及左侧小脑新发梗死灶,予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后续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听力好转。病例2头颅MRI示右侧桥脑新发梗死灶,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遗留听力下降。结论 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并不罕见,突聋患者应尽快完善脑血管检查,突聋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需要高度警惕脑梗死:伴随头晕症状、合并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
2016, 43(5):432-435.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2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析Mo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1年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1);BI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认知障碍组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NIHS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BI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P<0.01)。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所有患者Mo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呈负相关(r=-0.736,P=0.000;r=-0.450,P=0.000);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75,P=0.000;r=-0.377,P=0.001);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0;r=0.483,P=0.000)。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有重要相关性。
2016, 43(5):436-44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3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右侧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急性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为临床早期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MCA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20)和右侧脑梗死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1月、3月及6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左侧脑梗死组和右侧脑梗死组在1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05)。两组患者发病6月时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1,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及6月时的NIHSS评分比较,无论是否继发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侧大面积MCA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可能不同。
2016, 43(5):441-44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4 CSTR:
摘要:
目的 观察干预癫痫大鼠自噬活性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以及癫痫状态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癫痫组(24只);癫痫组大鼠采用戊四氮制作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致痫对照组、3-甲基嘌呤(3-MA)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每组各6只。观察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采用HE及Nissl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LC3、CD68及TNF-α的表达。结果 致痫对照组显示癫痫可导致神经元损伤,LC3、CD68、TNF-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MA组与致痫对照组相比癫痫发作等级降低;神经元损伤数目减少;LC3、CD68、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RAPA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CD68和TNF-α的表达较致痫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神经元损伤数目及LC3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癫痫过程中存在自噬现象,其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TNF-α分泌,导致神经元损伤;而抑制自噬活性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减少TNF-α的分泌,保护神经元,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状态。
王龙 , 赵学敏 , 袁肖征 , 胡中文 , 邓奇 , 牛振 , 王复郁
2016, 43(5):447-45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5 CSTR: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选取AC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ox-LDL水平及血浆脂质代谢水平,后者包括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对ACI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11例)、IMT增厚组(25例)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CAS)组(84例),比较各组ox-LDL和AI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I组斑块检出率、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ACI组血清ox-LDL与AIP明显升高(P<0.01)。在ACI患者中,CAS组血清ox-LDL及AIP较IMT增厚组明显增高(P<0.01);IMT增厚组血清ox-LDL及AIP高于IMT正常组(P < 0.01,P < 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ox-LDL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720,P<0.01);AIP值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717,P<0.01);血清AIP与ox-LDL水平之间有相关性(r=0.655,P<0.01)。结论 ox-LDL和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测定能够更全面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2016, 43(5):451-45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6 CSTR:
摘要:
2016, 43(5):456-459.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8 CSTR:
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对脑胶质瘤的产生和发展机制进行分子水平观测成为可能。运用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对胶质瘤及其亚型进行预测和诊断,构建基因关系调控网络,意义深远。大数据时代下的胶质瘤研究有其不同于传统科研模式的鲜明特点,本文将介绍高通量组学大数据技术为胶质瘤研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阐述现阶段的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如何引领胶质瘤科研观念转变、推动胶质瘤分子靶点挖掘、指导胶质瘤精准医疗。
2016, 43(5):460-463.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19 CSTR:
摘要: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影像技术可协助手术相对安全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生活质量。术中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以实时、经济的术中超声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术中超声的新显像方式——术中超声造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发展、优劣势、在部分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016, 43(5):463-46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0 CSTR:
摘要:
最大径小于3mm的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微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因为较高的术中破裂率及绝大多数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随着介入材料的更新及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术中破裂、血栓形成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2016, 43(5):467-47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1 CSTR:
摘要: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是一种早期以语言功能损害为突出特点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综合征,最新共识对其语言学检测任务及评估内容做了阐述,但没有规定统一的语言学评定量表,本文就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语言学量表检测进行综述。
2016, 43(5):471-476.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2 CSTR: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影响巨大、机制复杂,如何研发能够干预其发病机制、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点。脑内蛋白质量控制系统作为处理异常蛋白沉积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受到AD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正是从阐述蛋白质量控制系统的内质网系统、分子伴侣蛋白系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以及自吞噬-溶酶体系统与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入手,以期产生有益于研发减少及清除致病蛋白的AD治疗新策略。
2016, 43(5):477-481.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3 CSTR:
摘要:
长期应用抗栓药物的患者合并颅内出血时,面临着更高的血肿扩大、手术止血困难和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及时正确的纠正抗栓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抗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的抗栓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改变不同,相应的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策略也不同。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抗栓药物,对其引起的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应的纠正策略进行综述。
2016, 43(5):481-484.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4 CSTR:
摘要:
在进行血管再通或评估时,若动脉期提前显示静脉结构,则可认为有静脉早显。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缺血后自身调节受损,血管显著扩张,造影剂快速通过扩张的血管,从而导致静脉早显。静脉早显的出现,常提示梗死后出血转化、脑血管调节受损、不可逆性脑梗死等病理生理改变。静脉早显对决定是否进一步取栓或溶栓治疗,评估脑组织生存能力和出血风险,避免血管再通后再灌注损伤和无效血管再通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6, 43(5):484-487.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5 CSTR:
摘要:
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新的炎性标记物,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多项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文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评估作一综述。
2016, 43(5):488-490. DOI: 10.16636/j.cnki.jinn.2016.05.026 CSTR:
摘要:
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小GTP酶Rho的下游第一个效应器。ROCK接受来自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参与调控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本文就ROCK的结构、分布、调控及生物学效应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进展。
地址: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
邮编:410008
电话:0731-84327401
传真:0731-84327401
E-mail: jinn@vip.163.com
网址:http://www.jinn.org.cn/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