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不同联合放化疗方式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疗效的系统评价

      2016, 43(1):1-7. CSTR:

      摘要 (324) HTML (0) PDF 591.00 Byte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的联合放化疗方式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RCT文献,18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髓母细胞瘤术后联合放化疗与术后单纯放疗相比,能提高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RR=1.18,95%CI(1.02,1.37),P<0.05]和高危险组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 EFS)或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RR=1.27,95%CI(1.01,1.59),P<0.05]。先放疗后持续化疗的方案和先化疗后放疗的"三明治"方案相比,能提高髓母细胞瘤M0级别患者5年OS[RR=1.46,95%CI(1.19,1.79),P<0.05]和5年EFS/DFS[RR=1.29,95%CI(1.06,1.55),P<0.05],能提高M1级别患者5年OS[RR=2.26,95%CI(1.03,4.97),P<0.05]。结论 手术切除后联合放化疗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效果优于术后单纯放疗。术后先放疗后化疗的方案优于术后先化疗后放疗的"三明治"方案。

    • 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术前栓塞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2016, 43(1):8-11. CSTR:

      摘要 (330) HTML (0) PDF 197.00 Byte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栓塞剂术前栓塞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54例,行术前栓塞剂栓塞术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3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5±21 ml,对照组为540±32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35h,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95%)例为部分栓塞;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脑梗塞、再出血、神经功能缺失各1例,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脑水肿、神经功能缺失各1例,发生率为6.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5)。结论 使用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患者栓塞程度较高,手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再出血、脑梗塞、神经功能缺失、脑水肿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增加,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作为治疗成血管细胞瘤的一种方式。

    • 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16, 43(1):12-15. CSTR:

      摘要 (525) HTML (0) PDF 195.00 Byte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两种手术策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并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前GCS评分,及术后24小时GCS评分,并对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随访,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大于10mm、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5个变量均与预后相关,而与年龄、术后24 h的GCS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无显著关系。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患者预后与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移位程度、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

      2016, 43(1):16-18. CSTR:

      摘要 (392) HTML (0) PDF 209.00 Byte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结合医用胶整复颅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1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BGH)患者,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术毕使用医用胶将颅骨碎片和骨屑黏合复位。结果 患者全部存活,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者26例,70%~90% 5例;术后1个月、6个月头颅CT检查显示颅骨外形良好,未见头骨膨出、内陷和脑受压,无皮下积液。术后6个月ADL评分结果为: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4例,Ⅳ级1例。结论 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结合医用胶整复来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患者术后康复较好,并发症少,颅骨外形良好,而且成本低,方法简便,适于在硬件设备相对落后的基层医院使用。

    •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6, 43(1):19-21. CSTR:

      摘要 (387) HTML (0) PDF 166.00 Byte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病因、诊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诊治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分析(χ2)观察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31%。手术治疗有效率为60%,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1.56%。意识障碍、视神经管骨折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光感、治疗时间及VEP波形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相关(P<0.05)。结论 视神经损伤治疗疗效较差,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后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对有手术指证的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一个家系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研究

      2016, 43(1):22-26. CSTR:

      摘要 (411) HTML (0) PDF 385.00 Byte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一个家系中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 对一组以进行性肌肉无力为主要特点的家系中的3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肌肉活检病理分析,对家系成员行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患者发病年龄为30~47岁,主要表现为躯干肌及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晚期出现呼吸肌受累。血肌酸激酶水平轻度升高,血乳酸升高,电生理检查结果示肌源性损害。骨骼肌病理检查显示3名患者均存在典型的破碎红纤维(RRF),且患者病程越长(分别为2年、4年和14年),肌无力严重程度越重,RRF数量越多(分别为5%、10%和30%)。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染色中RRF以深染为主,也可见阴性的RRF。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均未发现琥珀酸脱氢酶高反应性血管(SSVs)。基因检测发现该家系存在mtDNA A3243G突变。结论 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选择性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肌群,骨骼肌中的RRF数量与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 连枷臂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2016, 43(1):27-29. CSTR:

      摘要 (412) HTML (0) PDF 163.00 Byte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枷臂综合征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良性的临床变异型,一般男性多见,起病缓慢,生存期较长,主要临床特征为对称性双上肢近端显著的肌无力、肌萎缩,而双下肢、球部功能受累较轻。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3个以上脊髓节段的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目前缺乏针对连枷臂综合征的药物研究,利鲁唑是唯一批准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

    •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16, 43(1):30-33. CSTR:

      摘要 (273) HTML (0) PDF 194.00 Byte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110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高同型半胱胺酸含量进行对比。结果 经Logisitc非条件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照组与帕金森非认知障碍组、帕金森认知障碍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 P<0.05; t=6.43, P<0.05)。帕金森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 P<0.05)。结论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同型半胱胺酸含量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为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医师可靠的诊断依据。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2016, 43(1):34-38. CSTR:

      摘要 (343) HTML (0) PDF 254.00 Byte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及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rhEPO治疗组,每组30只。对三组大鼠术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含量并比较。结果 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3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组在12 h、1 d、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组在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和3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组在1 d和2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rhEPO治疗组在1 d、2 d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结论 rhEPO可减少ICH大鼠血肿周围TNF-α含量,改善其神经功能,对ICH后脑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病例报道
    • 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颅内动脉瘤2例报道

      2016, 43(1):39-41. CSTR:

      摘要 (347) HTML (0) PDF 240.00 Byte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报道

      2016, 43(1):42-43. CSTR:

      摘要 (259) HTML (0) PDF 187.00 Byte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壁面切应力和颅内动脉瘤复杂的相互关系

      2016, 43(1):44-47. CSTR:

      摘要 (355) HTML (0) PDF 197.00 Byte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的病理性突出。以影像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已经预示着血液动力学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高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导致颅内动脉瘤的产生。高或者低WSS都能导致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低WSS会启动炎症细胞介质通路,导致大的、厚壁动脉瘤的生长以及破裂,而高WSS以及正壁面切应力梯度会触发壁细胞介质通路,导致小的薄壁透明型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

    •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进展

      2016, 43(1):47-50. CSTR:

      摘要 (374) HTML (0) PDF 201.00 Byte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迅速,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本文就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颅内血管周细胞肿瘤的治疗进展

      2016, 43(1):51-53. CSTR:

      摘要 (252) HTML (0) PDF 166.00 Byte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周细胞肿瘤为颅内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该肿瘤的治疗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 垂体腺瘤患者视觉功能障碍原因及视觉通路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6, 43(1):54-57. CSTR:

      摘要 (352) HTML (0) PDF 200.00 Byte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垂体大腺瘤和巨腺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其原因复杂多样,随着视觉诱发电位(VEP)、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以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新技术在视觉神经通路检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明确垂体腺瘤患者视觉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 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2016, 43(1):58-61. CSTR:

      摘要 (364) HTML (0) PDF 197.00 Byte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外伤(TBI)中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类型,此类型疾病从发现、命名至今,通过大量尸检病理学检查,其病理学改变特征已经较为明确。但从影像学角度对于此类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从而导致DAI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被低估。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本文将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以及其在DAI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待为临床医务人员对DAI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3D打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2016, 43(1):62-64. CSTR:

      摘要 (470) HTML (0) PDF 159.00 Byte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神经外科教学、科研、疑难病例诊断、复杂手术指导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3D打印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 快速进展性痴呆

      2016, 43(1):65-68. CSTR:

      摘要 (344) HTML (0) PDF 204.00 Byte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快速进展性痴呆(RPD)是一类进展快速的痴呆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且部分病因呈可逆性,早期诊断对RPD的预后至关重要。该文针对RPD的不同病因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病因中相关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Orexin系统与学习记忆

      2016, 43(1):69-72. CSTR:

      摘要 (338) HTML (0) PDF 200.00 Byte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Orexin系统在学习记忆以及睡眠-觉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Orexin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途径,如Gq蛋白/PLC/PKC途径,乙酰胆碱能、谷氨酸能、GABA能途径,离子途径等影响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睡眠剥夺可影响脑内Orexin-A水平,而睡眠剥夺本身同时又可影响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因此,研究Orexin-A及其受体对睡眠-觉醒的调节并参与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对寻找新靶点防治睡眠障碍以及所造成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神经影像在轻度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2016, 43(1):73-76. CSTR:

      摘要 (501) HTML (0) PDF 204.00 Byte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的中间阶段。目前主要依据病史、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生物标记物及神经影像学等进行诊断,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检查技术快速发展,对于MCI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神经影像领域,以期能够为MCI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对神经影像在轻度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突触后支架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2016, 43(1):77-80. CSTR:

      摘要 (345) HTML (0) PDF 199.00 Byte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突触后致密物质作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膜上的特殊结构,在神经元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PSD-95、Shank、Homer是突触后致密物质中重要的支架蛋白,参与调节神经元信号传导、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突触后支架蛋白在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此探讨突触后支架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靶点治疗的可能性。

    •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进展

      2016, 43(1):80-83. CSTR:

      摘要 (456) HTML (0) PDF 195.00 Byte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神经内科医生,尤其是PD研究者的难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PD早期诊断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特别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发展,为我们研究PD脑内形态变化、生化改变及协助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目前,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PD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就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P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偏头痛的性别差异

      2016, 43(1):83-87. CSTR:

      摘要 (293) HTML (0) PDF 248.00 Byte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女性偏头痛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4倍,而且其头痛发作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且更容易向慢性偏头痛转化。但是存在这些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从偏头痛临床表现(头痛症状、慢性转化、治疗及治疗反应、头痛相关致残性、共存疾患)及发病机制(性激素影响、遗传因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其他因素)方面探讨偏头痛性别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偏头痛女性占优势的机制,为以后的偏头痛研究及治疗提供帮助。

    •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6, 43(1):87-90. CSTR:

      摘要 (373) HTML (0) PDF 220.00 Byte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残性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效果不佳。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节免疫及炎症基因表达。研究发现,硝酸甘油诱导的三叉神经脊束核NF-κB激活,p65含量显著增加,被认为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且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对NF-κB信号通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偏头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

    • 丙戊酸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机制

      2016, 43(1):90-94. CSTR:

      摘要 (303) HTML (0) PDF 235.00 Byte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于偏头痛具有显著预防作用,但目前丙戊酸钠对偏头痛预防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能通过调节蛋白激酶、谷氨酸能神经传导、神经源性炎症等途径参与偏头痛病理生理过程,而丙戊酸钠可能通过修复线粒体损伤、增加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以及GRP78基因转录率和蛋白水平、抑制诱导型NOS表达、调节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促进大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等方面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由此我们推测丙戊酸钠通过降低偏头痛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对偏头痛发挥预防作用。

    • 慢性肾病与脑小血管病

      2016, 43(1):94-97. CSTR:

      摘要 (270) HTML (0) PDF 210.00 Byte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肾病(CKD)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脏损害,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研究表明CKD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脑小血管病有广泛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KD与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视网膜动脉病变和认知障碍有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