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90K/Mac-2 BP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2012, 39(5):395-399.

      摘要 (455) HTML (0) PDF 980.00 Byte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90K/Mac-2 BP(Mac-2 binding prote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 RT-PCR和WB(Western blot)检测90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发现90K m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16±0.017;而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07±0.15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065,P<0.05)。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与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5±0.067和0.516±0.12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8.138,P<0.05)。WB发现90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微量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291±0.064,星形细胞瘤中90K 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3±0.39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15.68,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90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2±0.272和1.415±0.31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6.539,P<0.05)。WB结果表明90K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与RT-PCR结果表明90K 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90K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较低级别更高,提示90K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K蛋白可能是星形细胞瘤相关抗原,在今后的免疫治疗中可能作为一种目标抗原。

    • 脑出血恢复期内分泌激素异常的研究

      2012, 39(5):400-402.

      摘要 (266) HTML (0) PDF 837.00 Byte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周围静脉血中FT3、 FT4、TSH、GH、ACTH、Cor、PRL、T、E2、FSH、LH、P的浓度。分析内分泌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内分泌激素异常在发病后3个月时发生率11.1%,6个月时发生率8.9%,12个月时发生率7.8%.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出血量越大分泌异常发生率越高,发病当时有并发症者恢复期内分泌激素异常发病率高。结论 脑出血恢复期内分泌异常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对恢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查,并用于指导治疗。

    • >病例报道
    • Creutzfeldt-Jakob病的早期诊断体会

      2012, 39(5):403-405.

      摘要 (271) HTML (0) PDF 1003.00 Byte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病,CJD)由1920年Creutzfeldt和1921年Jakoh早期报道而得名,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或传递性海绵状脑病它是由朊病毒蛋白(PrP)感染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致死性,是快速进展性痴呆(ranidly nro-gressive dementia,RPD)的常见原因之一。

    • >综述
    • 显微镜和内镜辅助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式的对比研究

      2012, 39(5):406-409.

      摘要 (267) HTML (0) PDF 840.00 Byte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10多年来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继传统经鼻蝶显微手术之后,内镜下经蝶垂体瘤手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入路选择。传统的显微镜下视野是圆锥形视野,随着解剖的深入,视野逐渐变小;而内镜提供的全景视野,则彻底改变了经蝶入路中鞍区的视野盲区。在内分泌和视力恢复率上也有一定优势。本文就显微镜和内镜辅助下的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海绵窦段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定位诊断进展

      2012, 39(5):410-413.

      摘要 (258) HTML (0) PDF 843.00 Byte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海绵窦段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由于它们解剖位置的差异,其相应的疾病自然史和处理方案不同。因此对该区域动脉瘤术前影像学精确定位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神经外科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解剖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MRI技术在定位海绵窦或硬膜内动脉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相关解剖背景及影像学定位诊断进行综述。

    • 动脉瘤性硬膜下血肿

      2012, 39(5):413-415.

      摘要 (239) HTML (0) PDF 834.00 Byte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硬膜下血肿者(Aneurismal subdural hematoma;aSDH)少见。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再出血率高,演变迅速,预后欠佳等特点。易引起aSDH的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动脉瘤多见。急性期患者应尽早行CT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立即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加一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对于外伤史不明确者,CT表现为与外伤程度不成比例的SDH、ICH、SAH,应想到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

    • 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2012, 39(5):416-419.

      摘要 (278) HTML (0) PDF 843.00 Byte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脑动脉瘤受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 、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管壁剪切力、血流形式、血流速度、血流压力和动脉成角角度等因素都对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血流动力学文献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论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脑动脉瘤中的重要作用。

    • 动脉瘤模型的研究现状

      2012, 39(5):419-422.

      摘要 (211) HTML (0) PDF 845.00 Byte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了探讨动脉瘤的病因以及研究新的栓塞材料,必须建立可靠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有病因诱导法、血管移植法、动脉局部结构破坏法、弹性蛋白酶诱导法等。除了传统的梭形和囊形,近年亦出现了巨大、复杂以及分叉部的动脉瘤模型,且在形态、血流动力学以及组织学特征上更趋于人类自然发生的动脉瘤。本文回顾各种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阐明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进展。

    •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23-426.

      摘要 (258) HTML (0) PDF 847.00 Byte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脑缺血是当今世界上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是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实验目的不同,研究者设计出了不同类型的脑缺血模型,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

    • 难治性癫痫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2012, 39(5):427-430.

      摘要 (313) HTML (0) PDF 852.00 Byte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癫痫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癫痫患者术后仍需服用一定时间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甚至会是长时间服药。本文从癫痫患者术后服药时间和方法,术后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癫痫术后减/停药与癫痫复发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近5年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Chiari畸形研究进展

      2012, 39(5):431-434.

      摘要 (529) HTML (0) PDF 850.00 Byte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Chiari畸形是一种病理改变复杂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以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大孔平面以下为特征,常伴有脊髓积水。家族性Chiari畸形的研究提示其致病原因可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相关;后颅窝形态学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窝骨性发育不良,导致后颅窝拥挤所致;治疗方法多样,后颅窝减压术是目前治疗Chiari畸形最主要的术式。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的复杂Chiari畸形,可行经口齿状突切除、后外侧入路枕大孔减压加齿状突切除术及后颅窝减压加枕颈植骨融合术等。

    • 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2012, 39(5):434-438.

      摘要 (319) HTML (0) PDF 862.00 Byte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性疾病,以弥漫性白质浸润及多部位发生为特点。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其治疗,术后放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辅以化疗可延长生存期,但预后不佳;如何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 Caveolae及Caveolin-1对恶性脑肿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012, 39(5):438-440.

      摘要 (301) HTML (0) PDF 831.00 Byte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Caveolae是胞吞转运(transcytosis)的主要途径,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微量表达,限制物质转运,参与构成血脑屏障。Caveolin-1是组成Caveolae的必需结构成分和主要功能蛋白。恶性脑肿瘤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与内皮细胞中Caveolae增加、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改变密切相关,受到Caveolin-1的调控影响。本文就Caveolin-1、Caveolae对于恶性脑肿瘤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ICA-NKG2D通路及其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41-443.

      摘要 (229) HTML (0) PDF 835.00 Byte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临床症状主要以占位效应和(或)内分泌紊乱为主。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胞内、胞间信号通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MICA-NKG2D信号通路在垂体腺瘤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能与其特异性结合,并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从而发挥免疫监视作用。基于MICA-NKG2D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新手段。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诱导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

      2012, 39(5):444-447.

      摘要 (278) HTML (0) PDF 848.00 Byte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不断上升,二者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OSAS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内皮损伤、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尿酸机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诱导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另外,由OSAS导致的血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代谢紊乱也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本文旨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癫痫发作后状态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47-451.

      摘要 (249) HTML (0) PDF 860.00 Byte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癫痫发作后状态或者称之为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是癫痫发作结束后患者综合临床表现。癫痫发作后状态涉及癫痫终止及脑可塑性改变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探讨癫痫发作后状态机制的意义在于寻找启动及终止癫痫发作的因素,从而防止癫痫或其关键过程。本文对癫痫发作后状态的定义、机制、临床评价进行综述。

    • 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与Bcl-2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51-454.

      摘要 (297) HTML (0) PDF 844.00 Byte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癫痫发作后脑部易感区域神经元的死亡,从而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损害,有实验研究证明Bcl-2基因家族蛋白在癫痫发作后神经元死亡的信号分子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与Bcl-2基因家族蛋白的水平相关,因此监测颅内或外周组织中Bcl-2基因家族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以便临床能够早期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减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

    • 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55-460.

      摘要 (373) HTML (0) PDF 1.23 K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中Notch受体蛋白的结构、Notch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A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2012, 39(5):460-464.

      摘要 (285) HTML (0) PDF 870.00 Byte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静息状态下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研究。近年来,采用包括功能连接、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及全脑图理论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AD和MCI的脑区内及脑区间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默认网络(DMN)最为显著。本文将对近年来rs-fMRI在AD和MCI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常态脑老化的神经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

      2012, 39(5):464-467.

      摘要 (218) HTML (0) PDF 856.00 Byte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常态脑老化(NBA)并不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症状,但是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神经元树突和棘突的结构性改变,以及脑白质中有髓神经纤维的大量减少,是引起常态脑老化认知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此外,Aβ沉积和磷酸化tau蛋白也与常态脑老化的认知改变有关,但其影响认知的具体机制有所不同。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增龄性认知障碍的原因,对脑老化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α-synuclein和帕金森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2012, 39(5):468-471.

      摘要 (314) HTML (0) PDF 849.00 Byte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SNCA基因突变等多方面的原因可导致α-synuclein异常聚集,而其和家族型和散发型帕金森病有密切关系,但是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病理性的α-synuclein是路易小体和路易轴突的主要成分,而后两者在脑内的沉积是帕金森病的标志。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突变引起α-synuclein的聚集,其低聚物和聚集物可能干扰正常细胞功能和促进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病理性α-synuclein参与帕金森病病理生理过程及相应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α-synuclein的治疗。

    • 帕金森病与脑白质病变

      2012, 39(5):472-475.

      摘要 (319) HTML (0) PDF 844.00 Byte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白质病变(WMLs)是一用来描述脑室周围、皮质下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片状改变的影像学术语。PD与WMLs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文就PD患者WMLs的发生率、病理机制、影像学特征以及其对PD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的影响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012, 39(5):476-479.

      摘要 (341) HTML (0) PDF 847.00 Byte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D)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平均发生率为84%,其发生率随着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病情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可以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症状的主观感受及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国内外对帕金森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可能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蛇床子素在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79-482.

      摘要 (307) HTML (0) PDF 847.00 Byte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蛇床子素是一种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香豆素类单体,研究显示其可以作用于全身多个系统发挥不同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其在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蛇床子素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镇静催眠、抗惊厥、神经阻滞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核呼吸因子-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012, 39(5):483-486.

      摘要 (207) HTML (0) PDF 850.00 Byte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核呼吸因子-1(NRF-1)是核基因编码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在协调细胞核和线粒体功能、DNA的合成/修复、蛋白质的转录/翻译和细胞增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RF-1的结构、分布、调节、功能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近年来它在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诱导多能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2012, 39(5):487-490.

      摘要 (198) HTML (0) PDF 851.00 Byte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重编程患者体细胞建立相关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模型,对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药物筛选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意义深刻。本文重点讨论了利用重编程技术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雷特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6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iPS细胞模型的最新进展,同时概述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相信疾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必将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