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择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垂体功能、炎症反应、应激指标,并发症等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全切除率、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至术后1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6.67% vs 45.83%,P<0.05)。对照组复发7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4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例发生尿崩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研究组复发8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发生尿崩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4): 45-51]
电子、语音版
复杂性颅咽管瘤为多发于鞍区的肿瘤,主要为鞍内鞍上型、第三脑室型颅咽管瘤,良性居多,结构更为复杂,其扩张可压迫脑组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
选择2018年12月—2022年1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接受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年龄29~67岁,平均(49.76±5.25)岁;男27例,女21例;肿瘤直径12~42 mm,平均(31.12±4.45)mm;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8 kg/
纳入标准:复杂性颅咽管瘤诊断符合《常见颅内肿瘤
排除标准:既往合并颅内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药物依赖、酒精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有麻醉禁忌证;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经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采用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入路选择,逐层打开,进入脑实质,直接切除颅咽管瘤。术后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及时复查垂体激素,根据复查激素情况予以相应激素补充。
研究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取右大腿外侧上1/3切开5 cm,取脂肪筋膜及肌肉备用。适当垫高肩部,头部后仰约25°,使鼻腔充分显露,面部碘附消毒、铺单,碘附棉条消毒双侧鼻腔,肾上腺素盐水纱条(1∶10)填塞右鼻腔1 min,以右鼻腔为手术路径,神经内镜下推开下、中、上鼻甲,过蝶窦开口到达鞍底,充分显露蝶窦开口,划开鼻中隔黏膜,作为黏膜瓣备用,通过磨钻磨开鞍底骨质(

图1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术中图片
分析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切除体积100%为全切除,100%~95%(不包含100%)为近全切除,95%~80%(不包含95%)为次全切除,80%~60%(不包含80%)为大部分切除。临床缓解定义为术后1个月复查症状明显好转,且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减少>20%。
术前、术后1个月,采集两组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3 500 r/min,10 min)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福建省洪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SH)水平;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北京惠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深圳市辰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 4, TT4)水平。
术前、术后第1天,采集两组静脉血3 mL,采用WD-5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吉林省维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count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同1.3.3离心获得血清,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广州市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
同1.3.3采集血液标本、制备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天津博奥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长沙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术中出血量 /mL | 手术时间 /min | 肿瘤切除时间/min | 住院时间 /d |
---|---|---|---|---|---|
对照组 | 48 | 234.77±54.41 | 322.28±22.23 | 68.31±4.18 | 16.12±0.54 |
研究组 | 48 | 228.86±51.35 | 293.34±21.17 | 52.23±5.29 | 12.45±0.49 |
t值 | - | 0.547 | 6.532 | 16.524 | 34.870 |
P值 | - | 0.585 | 0.000 | 0.000 | 0.000 |
研究组全切除率为70.83%(34/48)、临床缓解率为85.42%(41/48),均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和60.42%(2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组别 | 例数 | 全切除 | 近全切除 | 次全 切除 | 大部分切除 | 临床 缓解率 |
---|---|---|---|---|---|---|
对照组 | 48 | 21(43.75) | 16(33.33) | 8(16.67) | 3(6.25) | 29(60.42) |
研究组 | 48 | 34(70.83) | 11(22.92) | 3(6.25) | 0(0.00) | 41(85.42) |
| - | 7.195 | 1.288 | 2.567 | 1.376 | 7.596 |
P值 | - | 0.007 | 0.256 | 0.109 | 0.241 | 0.006 |
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TSH、GH、ACTH及TT4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TSH /(mIU/L) | GH /(nmol/L) | ACTH /(pg/mL) | TT4 /(pmol/L) |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TSH /(mIU/L) | GH /(nmol/L) | ACTH /(pg/mL) | TT4 /(pmol/L) |
---|---|---|---|---|---|---|---|---|---|---|---|---|---|
术前 | 对照组 | 48 | 21.06±5.41 | 2.98±0.50 | 46.49±5.52 | 74.01±8.56 | 术后1个月 | 对照组 | 48 |
8.16±2.3 |
1.75±0.4 |
36.43±3.2 |
60.66±6.1 |
研究组 | 48 | 20.09±6.56 | 3.02±0.43 | 47.43±4.47 | 73.53±9.18 | 研究组 | 48 |
10.84±3.1 |
2.44±0.5 |
40.35±4.4 |
69.33±5.1 | ||
t值 | - | 0.790 | 0.420 | 0.917 | 0.265 | t值 | - | 4.722 | 6.752 | 4.959 | 7.497 | ||
P值 | - | 0.431 | 0.675 | 0.362 | 0.792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全血NLR,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NLR | PCT/(ng/mL) | CRP/(mg/L) | IL-6/(pg/mL) |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NLR | PCT/(ng/mL) | CRP/(mg/L) | IL-6/(pg/mL) |
---|---|---|---|---|---|---|---|---|---|---|---|---|---|
术前 | 对照组 | 48 | 3.08±0.73 | 0.19±0.05 | 8.85±2.60 | 5.16±1.52 |
术后 1 d | 对照组 | 48 |
7.76±2.5 |
0.40±0.0 |
20.46±3.3 |
12.70±1.0 |
研究组 | 48 | 2.91±0.67 | 0.21±0.06 | 9.03±2.25 | 4.90±1.44 | 研究组 | 48 |
5.95±2.1 |
0.32±0.0 |
16.03±2.3 |
9.63±1.2 | ||
t值 | - | 1.189 | 1.774 | 0.363 | 0.860 | t值 | - | 3.786 | 7.686 | 7.451 | 13.364 | ||
P值 | - | 0.238 | 0.079 | 0.718 | 0.392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血清AngⅡ、E、NE水平提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AngⅡ/(pg/mL) | E/(ng/mL) | NE/(ng/mL) |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AngⅡ/(pg/mL) | E/(ng/mL) | NE/(ng/mL) |
---|---|---|---|---|---|---|---|---|---|---|---|
术前 | 对照组 | 48 | 13.79±3.55 | 43.04±3.54 | 54.75±7.64 | 术后1 d | 对照组 | 48 |
40.65±6.4 |
146.32±12.1 |
135.33±10.7 |
研究组 | 48 | 14.15±2.52 | 42.78±4.49 | 56.58±6.79 | 研究组 | 48 |
34.73±5.3 |
93.32±8.2 |
76.03±9.7 | ||
t值 | - | 0.573 | 0.315 | 1.240 | t值 | - | 4.917 | 25.022 | 28.367 | ||
P值 | - | 0.568 | 0.753 | 0.218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期间,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 例数 | 尿崩症 | 腺垂体功能减退 | 颅神经损伤 | 脑脊液漏 | 颅内感染 | 偏瘫 | 癫痫 | 并发症数合计 |
---|---|---|---|---|---|---|---|---|---|
对照组 | 48 | 3(6.25) | 2(4.17) | 0(0.00) | 1(2.08) | 1(2.08) | 0(0.00) | 1(2.08) | 8(16.67) |
研究组 | 48 | 9(18.75) | 4(8.33) | 2(4.17) | 2(4.17) | 2(4.17) | 1(2.08) | 2(4.17) | 22(45.83) |
颅咽管瘤为常见颅内蝶鞍区先天性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是极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但复杂颅咽管瘤常与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第三脑室等神经结构粘连,手术全切对神经外科医师而言是重大挑
开颅入路的手术方式因受神经、血管、组织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影响,难以充分显露肿瘤病灶,同时对直径较小的内生型肿瘤,在切除肿瘤时难以对其直视,往往需扩大切除范围,产生术中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增加全切困难程
垂体是人体重要内分泌系统,复杂颅咽管瘤与垂体共处于鞍区,复杂颅咽管瘤发生后,在肿瘤压迫因素及代谢紊乱因素影响下,可影响垂体功能,手术操作也极易引起垂体功能不
炎症微环境在复杂性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R水平升高,提示炎症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所分泌的PCT、CRP、IL-6等炎症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可阻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同时,肿瘤及手术操作均可提高机体应激反应,增加脑部损
综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可提高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临床缓解率与肿瘤全切率,降低炎症反应、应激指标,改善垂体功能,安全性更好,对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也良好。但本研究存在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患者、纳入研究病例有限、未进行长期随访等不足,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可推广性,临床可行进一步研究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扩大鞍底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颅咽管瘤的效果。
参考文献
樊俊, 刘忆, 冯展鹏, 等. 基于QST分型的原发性颅咽管瘤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经验[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0(4): 281-288. [百度学术]
季骋远, 王中, 朱昀, 等.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 17(5): 543-548. [百度学术]
陈炳霖, 王彬彬, 骆慧, 等. 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71例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16(4): 326-332. [百度学术]
SHOU X, SHEN M, HE W, et al. Combined pre-retrochiasmatic resection of third ventricle craniopharyngioma by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J]. Acta Neurochir (Wien), 2022, 164(12): 3297-3301. [百度学术]
陈晓琛, 钟雯琴, 赖兰, 等. 神经内镜经鼻颅咽管瘤手术中垂体柄保留对术后垂体功能影响的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2, 38(10): 995-1000. [百度学术]
王宏利. 常见颅内肿瘤[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14-118. [百度学术]
CAO L, WU W, KANG J, et al.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endonasal resection of intrinsic third ventricular craniopharyngioma in adults[J]. Neurosurg Rev, 2022, 45(4): 1-13. [百度学术]
SUNIL A, ARYAN S, THAKAR S, et al.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complicating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course in a child with a suprasellar craniopharyngioma[J]. Neurol India, 2022, 70(6): 2449-2451. [百度学术]
亓乾伟, 刘增强, 巨涛, 等.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咽管瘤50例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 27(7): 574-575. [百度学术]
石祥恩, 张杰. 下丘脑结构功能与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 45(8): 673-677. [百度学术]
方占生, 吴雷. 内镜下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嗅觉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87-90. [百度学术]
龙潮新, 郭铭, 李平安, 等. 3D 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应用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29-34. [百度学术]
马国佛, 李储忠, 白吉伟, 等.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评价[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 37(2): 123-127. [百度学术]
杨媛, 熊云彪, 刘窗溪. 神经内镜在颅咽管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16(5): 458-460. [百度学术]
钮优生, 孙含蓄, 刘飞皎, 等.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 27(8): 678-679. [百度学术]
陈宇, 谭惠文, 刘肖珩, 等. 难治性垂体腺瘤的诊治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18(2): 265-272. [百度学术]
孟肖利, 万经海. 神经内镜下经扩大鼻蝶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24(5): 262-265. [百度学术]
蔡梅钦, 罗伦, 何海勇, 等.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在颅咽管瘤手术的应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4): 469-472. [百度学术]
WANG C, ZHANG H, FAN J, et al. Inhibition of 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 protects against lipid-induced senescence in hypothalamic neural stem cells in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J]. Neuro Oncol, 2023, 25(4): 720-732. [百度学术]
张华楸, LUBUULWA JAMES, 曾亮, 等.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和复发因素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1): 42-44. [百度学术]
聂兴玉, 张铁耀, 郝昌.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第三脑室肿瘤34例[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 27(7): 587-588. [百度学术]